蜀
蜀相关字典
蜀[sh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蜀鸡[shǔ jī]大鸡。 
- 蜀轸[shǔ zhěn]指蜀琴。轸﹐琴下转弦之物。 
- 蜀国[shǔ guó]泛指蜀地。 
- 蜀帝[shǔ dì]1.泛指蜀的君主。 2.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 
- 蜀阁[shǔ gé]指四川的剑阁。 
- 蜀都[shǔ dū]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 蜀王[shǔ wáng]1.蜀国的君主。蜀﹐古国名。 2.指唐玄宗。安禄山反﹐玄宗奔蜀﹐人称蜀王﹐含讥刺意。 
- 蜀菊[shǔ jú]即蜀葵。 
- 蜀秫[shǔ shú]即蜀黍。 
- 蜀魄[shǔ pò]犹蜀魂。 
- 蜀栈[shǔ zhàn]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三国蜀汉时所建﹐故称。 
- 蜀庄[shǔ zhuāng]指汉蜀郡庄遵。 
- 蜀道难[shǔ dào nán]1.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 2.谓入蜀道路的艰难。 
- 蜀道易[shǔ dào yì]乐府名。相对乐府《蜀道难》而作。 
- 蜀国弦[shǔ guó xián]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 蜀党[shǔ dǎng]宋哲宗元佑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 蜀门[shǔ mén]山名。即剑门。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山势险峻﹐古为戍守之处。亦代称蜀地。 
- 蜀锦[shǔ jǐn]四川生产的彩锦。是传统的丝织工艺品。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 
- 蜀洛[shǔ luò]蜀党﹑洛党的并称。 
- 蜀芥[shǔ jiè]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芸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 蜀石[shǔ shí]产于蜀地的次于玉的石。 
- 蜀士[shǔ shì]蜀中人士。 
- 蜀漆[shǔ qī]落叶灌木常山的苗。根供药用。 
- 蜀才[shǔ cái]东晋时成汉范贤的自称。贤字长生。曾注《周易》。 
- 蜀郡[shǔ jùn]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 
- 蜀帝花[shǔ dì huā]即杜鹃花。 
- 蜀牋[shǔ jiān]见“蜀笺”。 
- 蜀黍[shǔ shǔ]一种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秆高叶阔﹐夏月开花﹐实赤褐色﹐为谷类之一。 
- 蜀姜[shǔ jiāng]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 蜀襭袍[shǔ xié páo]蜀锦制成的插衽于带的袍子。 
- 蜀川[shǔ chuān]1.蜀地的川流。 2.指蜀地。 
- 蜀土[shǔ tǔ]旧称今之四川地方。 
- 蜀相军营[shǔ xiāng jūn yíng]即诸葛寨。在今四川省南江县西一百里。相传诸葛亮曾驻兵于此。 
- 蜀赋[shǔ fù]汉武帝陈皇后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 蜀叟[shǔ sǒu]古族名。叟中一支。首见于《华阳国志》。指蜀地之叟人。汉代有时亦称蜀为叟。与古氐羌系统有渊源关系。 
- 蜀殿琼人[shǔ diàn qióng rén]指蜀先主甘后故事。甘后容貌美丽﹐先主召入绡帐中﹐取玉人置后侧﹐拥后而玩玉人。 
- 蜀绣[shǔ xiù]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历史悠久。多采用成都所产软缎,用彩丝绣制。针法有上百种。特点是针脚整齐,片线光亮,紧密柔和。产品多为枕套、被面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四川刺绣 
- 蜀禄[shǔ lù]同“蜀鹿”。 
- 蜀笺[shǔ jiān]亦作“蜀牋”。自 唐 以来 蜀 地所制精致华美的纸的统称。 
- 蜀红[shǔ hóng]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 
- 蜀鹿[shǔ lù]即涿鹿。相传黄帝诛蚩尤于此。 
- 蜀椒[shǔ jiāo]落叶灌木﹐产于蜀中﹐又称巴椒﹑川椒。果实光黑﹐肉厚皮皱﹐腹里白﹐气味辛辣﹐可作香料。 
- 蜀布[shǔ bù]蜀地出的布。 
- 蜀茶[shǔ chá]1.指蜀地所产的茶。 2.花名﹐可供观赏。 
- 蜀桐[shǔ tóng]蜀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 
- 蜀山[shǔ shān]蜀地山岳的泛称。 
- 蜀葵[shǔ kuí]植物名。花有红﹑紫﹑黄﹑白等色﹐供观赏。 多年生草本植物(Althaea rosea),作为二年生植物栽培于花园中,叶大而粗糙,圆形,花美丽,成顶生穗状花序 
- 蜀牙[shǔ yá]蜀茶的嫩芽。 
- 蜀本[shǔ běn]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本书多用颜体﹐字较大﹐故又称蜀大字本。 
蜀[sh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西蜀[xī shǔ]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 庸蜀[yōng shǔ]泛指四川。庸﹑蜀皆古国名。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 
- 岷蜀[mín shǔ]指四川。 
- 两蜀[liǎng shǔ]即两川。 
- 洛蜀[luò shǔ]指洛党和蜀党。为宋哲宗时元佑三党中的两党(另一党叫朔党)。 
- 川蜀[chuān shǔ]指四川省。古为蜀国之地,故称。 
- 巴蜀[bā shǔ]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 二蜀[èr shǔ]指古时蜀地。即今四川省。 
- 抱蜀[bào shǔ]抱持祠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 吴蜀[wú shǔ]1.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2.泛指吴地与蜀地。 
- 五蜀[wǔ shǔ]指益州(今属四川省)。汉初于蜀地置益州,统有五郡,故称。 
蜀[shǔ]字的成语
- 蜀得其龙[shǔ dé qí lóng]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既占领了陇地,又想进占蜀地。比喻贪得无厌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汉书.岑彭传》 
- 蜀贾卖药[shǔ gǔ mài yào]贾:商人。四川商人卖药,各得其所。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蜀锦吴绫[shǔ jǐn wú líng]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 越罗蜀锦[yuè luó shǔ jǐn]越:古代越国,今浙江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罗、锦:都是精美的丝织品。越地的罗,蜀地的锦。比喻均为特产,各有所长。 
- 蜀犬吠日[shǔ quǎn fèi rì]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唐.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柳宗元《答韦 
蜀[sh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谕蜀文[yù shǔ wén]汉番阳令唐蒙奉命赴夜郎﹐途中﹐“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武帝乃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草檄“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谕蜀文”喻指安民告示。 
- 玉蜀黍[yù shǔ shǔ]即玉米,是一种高杆谷类禾草(Zea mays),通常穗大,穗上生谷粒。在美洲已长期栽培。 即玉米,是一种高杆谷类禾草(Zea mays),通常穗大,穗上生谷粒。在美洲已长期栽培 
- 谕蜀书[yù shǔ shū]见“谕蜀文”。 
- 黄蜀葵[huáng shǔ kuí]1.亦称“黄葵”。 2.植物名。唐薛能有《黄蜀葵》诗;唐韩偓有《黄蜀葵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