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通瘀煎

通瘀煎

药方名称通瘀煎

处方当归尾9~15克山楂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乌药3~6克青皮4.5克木香2.1克泽泻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加酒100~200毫升,食前服。

兼寒滞者,加肉桂3克,或吴茱萸1.5克;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3~6克;微热血虚者,加芍药6克;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30粒(去皮尖),或加苏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3~9克,或加芒消、蓬术亦可。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加味铁落饮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加味铁落饮药方名称加味铁落饮处方生石膏3两,青龙齿1两5钱,辰茯神1两5钱,青防风1两5钱,元参1两,秦艽1两,鲜生地4两。功能主治泄肝阳。主狂病。忿郁暴怒上逆,狂躁笑哭

  • 回鹘五神散

    药方名称回鹘五神散处方芫花独根(以水净洗)、木香、青木香、商陆(白者,洗净)、乌臼根(取黄土内1寸深,用皮)各等分。制法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十种水气臌胀。用法用量每服2钱,如人弱服1钱半,临卧腊酒调下。

  • 龙脂丸

    药方名称龙脂丸处方诃子1两,肉豆蔻1两,黄连1两,龙骨1两,当归1两,赤石脂1两,缩砂1两,木香1两,草豆蔻半两,白矾半两,干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或停冷结聚

  • 二冬二母散

    药方名称二冬二母散处方淡天冬1钱,提麦冬1钱,知母1钱,川贝母3钱,南沙参3钱,北沙参3钱。功能主治养阴化痰。主温燥热退而津气两伤,液郁化痰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煎去滓,加梨汁2瓢,竹沥2瓢,姜汁3滴,

  • 凝露散

    药方名称凝露散处方白及30克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各60克功能主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上药共为末,香油调,频搽患处,如有渗出液者干掺。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 荸荠酒酿

    药方名称荸荠酒酿处方酒酿100克 鲜荸荠10个制法将酒酿与荸荠(去皮,切片),加水少许,煮熟。功能主治清热,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小痘以及风热外感。用法用量吃荸荠饮汤。每日分2次服。摘录《良方集要》

  • 牡丹丸

    药方名称牡丹丸别名消坚丸(《百一选方》卷十五)。处方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120克 桂心150克桃仁(炒,去皮、尖)150克(别研)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散寒化瘀。

  • 人参羌活汤

    药方名称人参羌活汤处方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茯苓川芎桔梗枳壳人参地骨皮天麻各等分甘草减半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伤寒惊热,或中风体硬。用法用量加生姜、薄荷,水煎服。治惊热,加蝉蜕;治中风体硬,加麻黄、干葛

  • 便血红痢膏

    药方名称便血红痢膏处方椿皮半斤,酸梨1斤,鲜姜3两,红糖4两。制法先将椿皮多加水(约3升)熬剩1斤,去渣取汁,再将姜、梨捣汁去渣,将汁对在一起,放在锅内熬开,再下红糖成膏。功能主治便血,赤痢。用法用量

  • 八珍加肉果木通汤

    药方名称八珍加肉果木通汤处方八珍汤加肉果8分,木通8分。功能主治痘疮靥后,余热下逼,时或泄泻者。摘录《医林纂要》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