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菊花清燥汤

菊花清燥汤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菊花清燥汤

药方名称菊花清燥汤

处方甘菊花6克当归生地白芍(酒炒)川芎知母贝母(去心,研)地骨皮麦冬(去心)各3克柴胡黄芩升麻犀角(镑)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治石榴疽。色红焮肿,坚硬疼痛,破翻如榴,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上药加竹叶20片,灯心70厘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金鉴》卷六十八:菊花清燥汤

药方名称菊花清燥汤

处方甘菊花2钱,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酒炒),川芎1钱,知母1钱,贝母1钱(去心,研),地骨皮1钱,麦冬(去心)1钱,柴胡5分,黄芩5分,升麻5分,犀角5分(镑),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石榴疽,焮肿。

用法用量竹叶20片,灯心20寸,水2钟,煎8分,食后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八

猜你喜欢

  • 桂枝大黄汤

    《镐京直指》:桂枝大黄汤药方名称桂枝大黄汤处方生军、桂枝、槟榔、厚朴、白芍、炙甘草、老姜、大枣。功能主治太阴腹满,便闭足温,脉沉数有力。摘录《镐京直指》《伤寒六书》卷三:桂枝大黄汤药方名称桂枝大黄汤处

  • 化肉膏

    药方名称化肉膏处方桑枝灰5升,麻梗灰5升,石灰5升(未发者)。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1两,川乌4两,草乌1两,野芋头1两,生半夏1两,巴豆5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

  • 定喘神奇丹

    药方名称定喘神奇丹处方人参2两,牛膝5钱,麦冬2两,北五味2钱,熟地2两,山茱萸4钱。功能主治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属气虚而非气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

  • 龙脑硼砂散

    药方名称龙脑硼砂散处方龙脑半两,南硼砂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头目风热。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两鼻内搐之。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 来苏汤

    药方名称来苏汤处方天冬6克麦冬6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南沙参9克 北沙参9克白芍3克赤芍3克 沙苑9克 贝母6克磁石12克杜仲9克茜草根6克牛膝6克杏仁9克莲子10粒(去心)功能主治滋肾阴,降虚火。

  • 甘氏乌膏

    药方名称甘氏乌膏处方水银1两,黄连2两,墨2钱。制法上三物,猪膏和,熟研,调如脂。功能主治天下众创,医术不能愈,有虫者。用法用量敷。不过2-3即愈。摘录《医心方》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 三棱煎

    药方名称三棱煎处方三棱蓬术各120克青皮半夏(汤洗七次)麦蘖各90克制法上药用好醋1.2升煮干,焙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血症、血瘕、食积、痰滞。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醋汤送下;治

  • 瓜蒌枳实汤

    《万病回春》卷二:瓜蒌枳实汤药方名称瓜蒌枳实汤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

  • 活血壮筋丹

    药方名称活血壮筋丹处方制川乌8两,川牛膝1两6钱,地龙8钱,桂枝8钱,菖参8钱,全蝎8钱,土鳖8钱,制乳香4钱,制没药4钱,血竭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血竭为衣。功能主治活血壮筋。主筋骨疼痛,周身

  • 乌梅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梅散药方名称乌梅散处方乌梅肉(微炒)半两,白茯苓、干木瓜,各一两。炮制上捣罗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小儿下痢后,津液减少,脏腑虚燥,烦渴引饮,及治诸病烦渴,引饮无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