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琥珀抱龙丸

琥珀抱龙丸

《中国药典》: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山药(炒)256g朱砂80g甘草48g琥珀24g天竺黄24g檀香24g枳壳(炒)16g茯苓24g胆南星16g枳实(炒)16g红参24g

性状为棕红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

炮制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极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清热化痰。用于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婴儿每次1/3丸,化服。

注意慢惊及久病、气虚者忌服。

规格每丸重1.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活幼心书》卷下: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别名抱龙丸(《婴童百问》卷六)。

处方琥珀天竺黄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粉草90克(去节)枳壳枳实各30克 水飞朱砂150克山药(去黑皮)500克 南星30克(锉碎,用腊月黄牛胆酿,经一夏用)金箔100片

制法上药(除朱砂金箔)或晒或焙(除檀香不过火),为末和匀,同朱砂金箔(每30克,取新汲井水50毫升和)入乳钵内略杵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镇心清热。治小儿四时感冒,痰嗽气急,急慢惊风,烦躁不宁,及疮疹欲出发搐者。

用法用量服时用葱汤或薄荷汤化服;痰壅嗽甚,用淡姜汤送下;痘疮见形有惊者,用温净汤送下;心悸不安者,用灯心汤送下;暑天迷闷者,用麦门冬煎水送下。百日内婴孩,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每次1~2丸。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牛黄琥珀各7.5克雄黄1.5克 赤苓15克胆南星(酒蒸)30克全蝎4.5克朱砂4.5克天竺黄10.5克麝香0.6克僵蚕(麸炒)9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治小儿急惊风,痰喘气粗,四肢抽搐,神昏不醒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温开水送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准绳·幼科》卷二: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1两5钱(研),牛黄1钱(研),人参1两半,檀香1两半,白茯苓1两半,朱砂(研)5钱,珍珠5钱(研),枳壳1两,枳实1两,牛胆1两,南星1两,天竺黄1两,山药10两,甘草3两(以上各为细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黄蜡25斤。

制法上药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驱风化痰,镇心解热,安魂定惊,和脾健胃,添益精神。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瘟疫邪热,烦躁不宁,痰嗽气急;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初生数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数岁者,每服1丸,葱白煎汤或薄荷汤送下,不拘时服;痰壅咳甚,生姜汤送下;痘疹见形有惊,白汤送下;心悸不安,灯心汤送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中药成方配本》: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5钱,全蝎3钱,僵蚕4钱,胆星2两1钱,天竺黄7钱,飞腰黄7钱,飞朱砂3钱,麝香5分,茯苓1两,川贝5钱。

制法上各取净末和匀,用胆星化糊为丸,分做160粒,每粒约干重4分,蜡壳封固。

功能主治化痰定惊。主小儿发热惊惕,痰壅痉厥。

用法用量每用1丸,开水化服,重症加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饲鹤亭集方》: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7钱,麝香1钱,腰黄4钱,天虫5钱,川贝5钱,沉香5钱,茯苓1两,枳壳1两,竺黄1两,胆星1两,甘草1两,辰砂1两。

制法上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邪热,风痰壅盛,烦躁惊悸,关窍不利,惊风厥闭。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痘科类编释意》卷三: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灯心同研)5钱,雄黄5钱,天竺黄7钱,辰砂3钱,茯苓1两,胆南星1两3钱,山药7钱,麝香5分,僵蚕(炒,去丝嘴)4钱,全蝎(去毒,炙)3钱,薄荷3钱。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自长出前后,发惊搐,体壮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灯心汤或薄荷汤化开,不拘时服。

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同寿录》卷三: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胆南星(陈者)4两,钩藤4两,真西牛黄1钱,真天竺黄1两,雄黄(飞过)5钱,朱砂(水飞)5钱,珍珠1钱,麝香1钱,真西琥珀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分,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搐。

摘录《同寿录》卷三

《鳞爪集》卷二: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7钱,天竺黄1两,胆星1两,甘草1两,麝香1钱,月石1两,沉香1钱,淮山药1两,枳壳1两,腰黄5钱,辰砂1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细末,将胆星化烊,加曲糊为丸,重5分,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定神。主小儿急惊风之症,身热面赤,牙关紧闭,痰涎壅塞,小便短赤,神识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注意慢惊忌用。

摘录《鳞爪集》卷二

《准绳·幼科》卷二: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2钱半包在精猪肉内煨过,取出,研末)2钱,牛胆南星1两6钱(腊月用牛胆作成者妙),僵蚕2钱(炒),雄黄3钱,辰砂3钱,人参3钱,白茯苓3钱,天竺黄5钱,钩藤(全用钩子)1两5钱,真正牛黄5分,真麝香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粉甘草8两(锉碎),以水4大碗,熬膏2盏,入药末为丸,每1丸5分重,金箔为衣,外用黄蜡包之,一料200丸。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镇心解热。主小儿急慢惊风,发热咳嗽作搐,痰喘惊悸,时行痘疹,发热呕吐,惊跳;伤风发热咳嗽,鼻塞惊哭;着惊发热,睡卧不宁;夏月发热呕吐;因母发热过乳,温热不宁;脾胃不和,头热黄瘦。

用法用量周岁小儿服1丸,未及者半丸,连进1-2丸。发热咳嗽作搐,痰喘惊悸,生姜薄荷汤送下;时行痘疹,发热呕吐惊跳,白汤送下;伤风发热咳嗽,鼻塞惊哭,葱汤送下;因着惊发热,睡卧不宁,灯心汤送下;夏月发热呕吐,麦门冬汤送下;因母发热过乳,温热不宁,甘草汤送下;脾胃不和,头热,黄瘦,懒食,砂仁汤送下。

注意忌食鱼腥、生冷。食乳者,乳母同忌。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琥珀抱龙丸

药方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甘草5钱,天竺黄1两2钱,防风1两2钱,天麻1两5钱,茯苓1两5钱,羌活1两5钱,川贝母1两5钱,白附子(炙)1两5钱,蝉退1两5钱,胆星1两5钱,桔梗1两5钱,全蝎9钱,僵蚕(炒)9钱,钩藤9钱,人参(去芦)9钱(以上共为细粉,过罗),牛黄5钱,珍珠豆腐炙)5钱,琥珀1两,明雄黄6钱,朱砂6钱,麝香9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5分,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安神。主内热痰盛,咳嗽喘促,惊吓失魂,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猜你喜欢

  • 草果子汤

    药方名称草果子汤处方草果子3个,甘草5寸,大枣7个。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脾寒发疟。用法用量分3服,水1盏,煎至半盏,放温服,更量大小加减。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 灰煎

    药方名称灰煎处方石灰1斗5升,湿桑皮4斗,柞栎灰4斗。功能主治瘤赘,瘢痕,疵痣及痈疽,恶肉。用法用量其血瘤,瘤附左右胡脉,及上下悬壅,舌本诸险处,皆不可令消,消即血出不止,杀人。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

  • 厚肠汤

    药方名称厚肠汤处方罂粟壳8两(锉,炒),地榆6两,白术2两,紫苏叶2两,木瓜干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下痢赤白。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7分,去滓,空腹服。摘录《三因》卷

  • 麻黄防风汤

    药方名称麻黄防风汤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3分,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防己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裂,去皮

  • 火郁越鞠丸

    药方名称火郁越鞠丸处方山栀(炒黑)、青黛(飞)、香附(童便浸5日)、抚芎、神曲(炒)、苍术(米泔浸7日)。功能主治七情拂郁,吞酸,小便赤,脉来沉数者。各家论述一念动处便是火,故七情拂郁,皆能令人内热吞

  • 加味牛膝逐瘀汤

    药方名称加味牛膝逐瘀汤处方牛膝9克,桂心6克,赤芍6克,桃仁6克,当归6克,木香6克,牡丹皮6克,川芎3克,焦艾叶9克。功能主治温经逐瘀。主瘀血内阻,血瘀偏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

  • 茵陈五苓散

    药方名称茵陈五苓散处方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制法上二味,和匀。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 青盂汤

    药方名称青盂汤处方荷叶1个(用周遭边浮水者良,鲜者尤佳)生石膏(捣细)30克 真羚羊角6克(另煎,对服)知母18克 蝉退(去足、土)9克僵蚕6克 金线重楼(切片)6克 粉甘草4.5克功能主治治瘟疫表里

  • 调气木香丸

    药方名称调气木香丸处方木香2两,羌活2两,川芎2两,槟榔2两,桂心2两,川大黄4两(锉碎,微炒),郁李仁4两(汤浸去皮,微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一切风及气,脏腑壅滞,宿食不消

  • 补正散

    药方名称补正散处方人参3钱,黄耆3钱,柴胡2钱,半夏1钱,甘草1钱,当归3钱,陈皮1钱,白术3钱,六曲5分,黄芩5分,山楂5粒。功能主治人素虚寒,中风寒邪气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