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琥珀圆

琥珀圆

药方名称琥珀圆

处方琥珀(研)、辰砂(别研)、沉香阿胶(碎.炒)、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拣净)、川芎,各半两;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当归(去苗.炒)、肉苁蓉(切.酒浸一宿.焙)、人参续断没药(研),各三分;熟干地黄木香,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或老、或少,产前、产后百病,及疗三十六种血冷,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瘫痪,半身不遂,八风、十二痹等,手足酸疼,乳中毒结瘀血,怀胎惊动,伤犯不安,死胎不出,并衣不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空心,暖酒调下,午、晚食前再服,能生精血,去恶血。

若人腹胁疼痛,绕脐如刀刺,及呕逆上气筑心,痰毒不思饮食,用姜汁少许和酒服;

诸痢及赤白带,血冷崩中下血,漏胎下血,用生姜与艾炒令赤色,入酒同煎数沸,去渣调服;

泄泻不止,陈米饮服;

涩尿诸淋,煎通草灯心汤服;

血运不知人,煎当归酒调服。

上热下冷,浓煎人参汤服,遍身虚肿水气,煎赤小豆汤服。

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身如板硬,煎麻黄汤服,使被盖出汗;

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并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肤瘦劣,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烦疼,五心燥热,黑僢,遍身血斑,赤肿走注,及血风劳伤无力,用童子小便入姜汁少许调服;

常服以小便为妙,若恐恶心,和以半酒。

如怀胎人,於难月一日一服,至产下不觉疼痛。

或病人服至五服、十服,日倍饮食,是药功效矣。

其功不能具载,略述急用汤使於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犀角消毒散

    药方名称犀角消毒散处方牛蒡子甘草荆芥防风各15克犀角(镑)0.6克金银花0.9克功能主治治小儿斑疹、丹毒,发热痛痒。用法用量上药水煎熟,入犀角,倾出服。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二

  • 防己丸

    《传家秘宝》卷中:防己丸药方名称防己丸处方甜葶苈4两,杏仁2两(炒),贝母2两(去心),甘草2两,防己2两。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方中甜葶苈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摘录

  • 豆蔻平胃散

    药方名称豆蔻平胃散处方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白豆蔻、人参、茯苓各等分。功能主治胃寒而饮不消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柴胡独活汤

    药方名称柴胡独活汤处方柴胡独活防风川芎苍术青皮甘草功能主治主外感风湿,伤于少阳,腰痛如锥刺皮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麻黄厚朴汤

    《普济方》卷一六○引《指南方》:麻黄厚朴汤药方名称麻黄厚朴汤处方厚朴(制)1两,麻黄(去节)1两,杏仁(去皮尖)1两,橘皮1两,甘草半两,半夏(洗)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脾咳。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

  • 红花当归汤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红花当归汤药方名称红花当归汤处方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功能主治破瘀活血

  • 蠲痹汤

    《杨氏家藏方》卷四:蠲痹汤药方名称蠲痹汤处方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药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甘草15克(炙)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

  • 闾茹散

    药方名称闾茹散处方水银3克 好茶6克 闾茹9克轻粉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疥疮经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次不拘多少,用油调搽患处。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 女真丹

    药方名称女真丹别名二至丸(《医便》卷一)。处方冬青子(即女真实,酒浸一昼夜,去皮,晒干为末)旱莲草(捣汁熬浓)制法将旱莲草浓汁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养肝。治肝肾阴虚,头昏眼花,腰膝酸软

  • 二陈一连汤

    药方名称二陈一连汤处方陈皮、半夏、白茯苓、黄连(酒炒)、竹茹。功能主治痘疮起发,饮食而呕,属热症者。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摘录《片玉痘疹》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