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槐白皮膏

槐白皮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楝实,各五两;甘草白芷,各二两;赤小豆二合,桃仁六十枚;当归三两。

炮制上七味俰咀,以煎成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黄,药成。

功能主治治内外诸痔,肿核结硬,或痒发无时,或痛不可忍,或肛边生疮,赤烂侵溃,或鼠乳附核,久不消散。

用法用量每用摩疮上,日再用。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惠》卷六十: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锉),赤小豆5合(捣碎),白芷甘草2两,木鳖仁2两,槐子3两(捣碎),楝子3两,当归3两。

制法上细锉,以猪膏1斤半,以慢火煎,候白芷黄赤色,绵滤去滓。

功能主治痔疾。下部痒痛,肛边生肉,结如鼠乳,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取滓涂摩痔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

《千金翼》卷二十四: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赤小豆2合,楝实50枚,桃人50枚,当归3两,白芷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以成煎猪膏1斤,微火煎白芷色黄,去滓。

功能主治下部痒痛,痔疮。

用法用量摩病上,兼导下部中。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槐白皮膏

药方名称槐白皮膏

处方白皮5两,赤小豆5合,楝实50枚,槐实50枚,当归(切,焙)3两,白芷2两,甘草2两,猪脂3斤。

制法上锉细7味,先煎脂令沸,下诸药同煎,候白芷黄赤色,绵绞去滓,瓷盒盛。

功能主治脉痔,下部痒痛成疮。

用法用量每用涂摩疮上,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猜你喜欢

  • 调顺正气散

    药方名称调顺正气散处方麻黄(去根节)1分,羌活1分,紫苑1分,贝母(去心)1分,防风(去叉)1分,桔梗1分,菊花1分,藁本1分,独活1分,川芎1分,甘草3铢。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寒风所中,吃透风气散

  • 复生散

    药方名称复生散处方半夏不拘多少制法上一味,为细末。功能主治急救,通窍。治突然病死、压死、溺死等一切横死。用法用量心头温者,用约0.3克吹入鼻中,立活。摘录《卫生宝鉴》卷二十

  • 瘰疬收口药方

    药方名称瘰疬收口药方处方龟版(煅过,埋地中49日,如要紧埋7日亦可)、青果(阴干,煅)。制法上药为细末用。功能主治收口。主瘰疬。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 加减六味丸

    《医学心悟》卷四:加减六味丸药方名称加减六味丸处方大熟地(九蒸九晒)大生地(酒洗)各90克山药(乳蒸)茯苓(乳蒸)丹皮(酒蒸)各45克泽泻(盐水蒸)30克当归(酒蒸)白芍(酒炒)柏子仁(去壳,隔纸炒)

  • 鹿髓丸

    药方名称鹿髓丸处方巴戟(去心)2两半,肉苁蓉(酒洗,去甲,酥炙)2两,葫芦巴(微炒)2两,破故纸(酒浸,炒)2两,川牛膝(酒洗,去芦)1两,白茯神(去木)1两,菟丝子(酒煮干)2两,甘枸杞(炒)2两,

  • 淋渫药地榆散

    药方名称淋渫药地榆散别名淋渫地榆散处方地榆、蒴藋、荆芥穗、苦参、蛇床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肛门痛痒或肿。用法用量淋渫地榆散(《卫生宝鉴》卷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散”。摘录《御

  • 利湿散

    药方名称利湿散处方宫粉1两,枯矾1两,硼砂5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踝下湿郁疔疮,但觉其中如有溃脓之意者。用法用量先用针刺出毒水,继用纸捻沾药末下在针孔内,外用膏药敷之;俟其孔稍大,再多

  • 清上泻火汤

    药方名称清上泻火汤处方荆芥穗川芎各0.6克蔓荆子当归身苍术各0.9克 酒黄连生地黄藁本生甘草各1.5克升麻防风各2.1克 酒黄柏炙甘草黄耆各3克 酒黄芩酒知母各4.5克羌活9克柴胡15克细辛少许红花少

  • 蜡酒

    药方名称蜡酒处方蜡1钱。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用法用量上以清酒2盏,煎3-5沸,投蜡令销,顿服。摘录《圣济总录》一五四

  • 真金散

    药方名称真金散处方黄连(去须)黄柏当归(去芦)赤芍药各3克杏仁(去皮、尖)1.5克制法上药锉碎,用乳汁浸一宿,晒干,研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生下眼胞赤烂者。用法用量用生地黄汁调少许,频频点眼;新绵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