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断红丸

断红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微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黄耆(去芦)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白矾(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风、痔疾已久,脏腑虚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张氏医通》卷十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炒香)川续断(酒炒)各9克鹿茸1具(酥炙)

制法上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

功能主治主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摘录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济生》卷八: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别名剪红丸

处方侧柏叶1两(微炒黄),川续断1两(酒浸),鹿茸1两(燎去毛,酒煮),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1两(去芦),阿胶1两(锉,蛤粉炒成珠子),当归1两(去芦,酒浸),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剪红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摘录《济生》卷八

猜你喜欢

  • 表邪降火汤

    药方名称表邪降火汤处方薄荷、陈皮、苍术、麻黄(夏、秋不用)、桂枝、杏仁、腹皮、苏叶、甘草、生姜(引)。功能主治肺寒发喘,身热骨酸,畏寒头痛,脉浮洪。摘录《点点经》卷三

  • 二贤汤

    《百一选方》卷五:二贤汤药方名称二贤汤处方橘红120克 炙甘草30克功能主治化痰理气,健脾消滞。主痰阻气滞,食后胸满。用法用量上药为末,白汤调服。摘录《百一选方》卷五《百一》卷五:二贤汤药方名称二贤汤

  • 健脾分水汤

    药方名称健脾分水汤处方人参1钱,茯苓3钱,薏仁9钱,山药5钱,芡实9钱,陈皮5分,白芥子1钱。功能主治臌胀,用泻水药泻极后。用法用量泻水方:甘遂三钱,牵牛三钱,水三碗,煎半碗服之,则泻水一桶。泻极后用

  • 粉霜丸

    《普济方》卷二—一:粉霜丸药方名称粉霜丸处方粉霜2钱,腻粉1钱,砒霜1钱。制法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赤白痢,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冷水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

  • 独醒汤

    药方名称独醒汤处方柑子皮2两(洗,焙干)。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解酒毒。主醉酒后昏闷烦满。用法用量遇酒醉不醒,抄3钱,以水1中盏,煎3-5沸,或入少盐花,如茶旋呷。未效更服。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九,

  • 姜桂二陈汤

    药方名称姜桂二陈汤处方炮姜5分,桂枝5分,橘红1钱,半夏1钱,葶苈子2钱,当归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苏子1钱5分,杏仁3钱,苡仁1两(煎汤代水)。功能主治肺寒而咳,乃水邪射肺,水冷金寒,咳吐痰

  • 螺灰散

    药方名称螺灰散处方大田螺(连壳,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破者于贴,未破者香油调敷。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 茜茜糖浆

    药方名称茜茜糖浆处方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解毒。主湿热毒邪瘀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摘录陈高材方

  • 小建中合剂

    药方名称小建中合剂处方桂枝111g白芍222g甘草(蜜炙)74g生姜111g大枣111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

  • 九月肉片

    药方名称九月肉片处方菊花瓣(鲜)100克,猪瘦肉600克,鸡蛋3个,鸡汤150克,食盐3克,白砂糖3克,绍酒20克,胡椒粉2克。制法将猪瘦肉去皮、筋后切成簿片;菊花瓣用清水轻轻洗净,用凉水漂上;姜、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