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浮尸草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

用法用量1~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拼音Fú Shī Cǎo

英文名Silky Cinquefoil

出处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下江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8对,连叶柄长6-20cm,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小叶对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卵形,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叶缘有4-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最下部小叶仅有2-3个齿牙状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纸质;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托叶纸质,卵形,全缘。花两性;花序疏散,花梗纤细,被疏柔毛或绵毛;花直径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长。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长0.5-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主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炖鸡或炖肉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温,无毒。用于男子弱症,女子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鸭肫衣

    《中药大辞典》:鸭肫衣药材名称鸭肫衣拼音Yā Zhūn Yī别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

  • 鮧鱼

    《中药大辞典》:鮧鱼药材名称鮧鱼拼音Yí Yú别名鰋(《诗经》),额白鱼(《尔雅》郭璞注),鳐(崔禹锡《食经》),鳀鱼(《食经》),石鰋、潭虱(《医林纂要》),鲶(《动物学大辞典》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药材名称香石藤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Rehd. et Wils

  • 大树皮

    《中药大辞典》:大树皮药材名称大树皮拼音Dà Shù Pí别名梅榆、榆树出处《云南中草药遗》来源为榆科植物越南榆的树干内皮。秋末采集。刮去表面粗皮,洗净,晒干。原形态落叶

  • 大金发藓

    药材名称大金发藓拼音Dà Jīn Fā Xiǎn别名独根草(《中国药植志》),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

  • 鸭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药材名称鸭舌草拼音Yā Shé Cǎo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Presl,

  • 山萝卜

    药材名称山萝卜拼音Shān Luó Bo别名蒙古山萝卜来源川续断科山萝卜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华北。性味甘、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头顶一支花

    药材名称头顶一支花来源报春花科头顶一支花Lysimachia fistul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独蕨箕

    《中药大辞典》:独蕨箕药材名称独蕨箕拼音Dú Jué Jī别名蕨箕参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冬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须根多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