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泡桐树皮

泡桐树皮

药材名称泡桐树皮

拼音Pào Tónɡ Shù Pí

别名桐皮、白桐皮、水桐树皮、桐木

出处《本经》载有桐。《纲目》载;"贾思勰《齐民要术》言:……华(花)而不实者为白桐。白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华房,非子也……白桐,即泡桐也,叶大径尺,最易生长,皮色粗白,其木轻虚,不生虫蛀……二月开花,如牵牛花而白色。结实大如巨枣,长寸余,壳内有子片,轻虚如榆荚、葵实之状,老则壳裂,随风飘扬…&hell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酮或毛泡酮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ulownia fortrnei (Seem) Hemsl.[Campsis fortunei Seem.]2.Pac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rud. [Bignon- ia toment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2.毛泡桐其形态主要特征为:叶全缘或3-5浅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

2.

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陕西、山东、江南等地引种栽培。

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纵裂;小枝有明显的皮孔,常具粘质短腺毛。味淡、微甜。

化学成分1.泡桐:树皮含丁香甙(syringin)。

2.毛泡桐:树皮含洋丁香酚甙(acteoside),松柏甙(coniferin),丁香甙(syringin),梓醇(catalpol)。木部含咖啡酸糖酯(caflelc acid sugar esters) A、B,泡桐素(paulownin),芝麻素(Sesamin),木质素(lignin),全纤维素(holocellulose),α-纤维素(α-cellulose),戊聚糖(pentosan),木质素中富含丁香酚(syringol)。树干含紫葳新甙(campneoside)Ⅰ、Ⅱ,角胡麻甙(martynoside),洋丁香酚甙。

药理作用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毛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作用较强,对卡尔斯伯金酵母菌次之,对大肠杆菌较弱。毛泡桐茎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葳新甙Ⅰ,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毛泡桐叶中分离出的几种结晶,对8种常见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毛泡桐叶中所含熊果酸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 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泡桐果和泡桐木屑提取物能显着延长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出现时间,并能显着延长豚鼠因组胺喷雾引起的翻倒时间,表明有平喘作用。泡桐叶泡沫提取物使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表明有祛痰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熊果酸有明显的安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正常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抗戊四唑的抗惊厥作用。

4.抗癌作用:熊果酸在体外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显着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荷艾腹水癌小鼠的生命。

5.增强杀昆虫剂作用:毛泡桐泡桐素和芝麻素,此二成分对除虫菊酯和烯丙除虫菊酯的杀昆虫(蝇。蚊等)作用有增效作用。

6.其他作用:泡桐果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更明显。熊果酸尚有抗炎作用,增加肝糖原,降低心肌和横纹肌肌糖原作用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熊果酸100mg/kg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毛泡桐柄木质部尚含有梓醇,实验表明梓醇有利尿和泻下作用。毛泡桐树皮含丁香甙,实验表明丁香甙有明显止血作用,用于术中止血,使出血明显减少。

毒性熊果酸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80mg/kg。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解毒。主风湿热痹;淋病;丹;痔疮肿毒;肠风下血;外伤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呐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汁涂。

复方《纲目》:“桐华成简,故谓之桐。其材轻虚,白色而有绔文,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古谓之椅桐也。”《本草经考注》:“桐之言洞也,枝于中空洞通之谓也。”亦可参。本品花大色白,故又称花桐、白花桐。

各家论述1.《别录》:"生桐柏山谷。"2.《本草经集注》:"桐树有四种,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白桐,与岗桐无异,惟有花、子尔,花二月舒,黄紫色,《礼》云:桐,始华者也。岗桐无子,是作琴瑟者。今此云花,便应是白桐,白桐堪作琴瑟,一名椅桐,人家多植之。"3.《本草图经》:"今处处有之。陆玑《草木疏》云:白桐宜为琴瑟。云南牂牁人,绩以为布,似毛布。是作琴瑟宜岗桐、白桐二种也。又曰:梓实桐皮曰椅,今人云梧桐也。《尔雅》谓之榇,又谓之荣。是白桐、梧桐二种,俱有椅名也。或曰:梧桐以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从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月也。故曰梧桐木生则九州异。或云今南人作油者,乃岗桐也,此桐亦有子,颇大于梧子耳。江南有赪桐,秋开红花,无实。有紫桐,花如百合,实堪糖煮以啖。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花侧敷如掌,枝干有刺,花色深红。"4.《本草衍义》:"桐叶,《经》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治疗条,其状列于后:一种白桐,可斫琴者,叶三杈,开白花,亦不结子。一种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五、六月结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动风气。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华者。一种岗桐,无花,不中作琴,体重。"5.《三农纪》:"植艺:春初掘根,埋润土中,现头频浇,即生树。伐后遍地生苗,可移植。谚云:家有一千桐,一生不受穷。言其伐而易长茂。"6.《植物名实图考》:"桐,《本经》下品,即俗呼泡桐。开花如牵牛花,色白,结实如皂荚子,轻如榆钱,其木轻虚,作器不裂,作琴瑟者即此。其为紫者为风桐。"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透骨消

    药材名称白透骨消拼音Bái Tòu Gǔ Xiāo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别名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云南铁扁担

    《全国中草药汇编》:云南铁扁担药材名称云南铁扁担别名竹根七、万年青、心不甘、须瓣开口箭来源百合科云南铁扁担Tupistra fimbriata Hand.-Mazz.,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断线蕨

    药材名称断线蕨拼音Duàn Xiàn Jué英文名Shining Colysis别名石韦、一双剑、斩蛇剑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断线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

  • 麻柳叶

    《中药大辞典》:麻柳叶药材名称麻柳叶拼音Má Liǔ Yè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化学成分含水杨酸、内酯、酚性成分及大量抗坏血酸(1470毫克%)。性味苦,温,有

  • 草贝母

    药材名称草贝母拼音Cǎo Bèi Mǔ别名土贝母(《云南中草药选》),山慈菇(《天津医学通讯》(10):16~22,1971)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的鳞茎。夏、秋采挖

  • 两指剑

    药材名称两指剑别名千打捶、山香圆、七寸钉来源省沽油科两指剑Turpinia arguta See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跌打扭

  • 鼻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药材名称鼻血草拼音Bí Xiě 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 偏花黄芩

    药材名称偏花黄芩别名土黄芩[贵州]来源唇形科偏花黄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咳嗽,吐血,白痢

  • 绿豆衣

    药材名称绿豆衣拼音Lǜ Dòu Yī别名绿豆皮来源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皮。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毒,退目翳。用法用量1~3钱,煎服。备注(1)

  • 磨盘草子

    《中药大辞典》:磨盘草子药材名称磨盘草子拼音Mó Pán Cǎo Zǐ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中含油约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