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棘胸蛙

棘胸蛙

药材名称棘胸蛙

拼音Jí Xiōnɡ Wā

英文名toad

别名山鸡;山蛙;石板蛙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棘胸蛙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spinosa David.

采收和储藏:捕捉棘胸蛙可于夜晚用于灯光照明捕捉,越冬期内可挖洞捕捉,在水内时可用拉网牵捕。加工时洗净去内脏、剥皮,可鲜用;也可冷冻贮存或腌制。

原形态棘胸蛙,体长100-120mm,体粗壮;头宽而扁,吻棱不显,鼻孔在吻眼之间或略近眼,眼间距略小于鼻间距或相等;鼓膜不显,仅隐约可见;犁骨齿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别粗壮指趾端膨大成圆球形,指略扁平,指侧有厚缘膜;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均发达,内跖突细长,无外跖突。后肢肥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稍重迭,跗褐明显,跨间全蹼,长1,5趾的游离缘有缘膜。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此外还有小圆疣满布在头、躯、四肢的背面及体侧,体侧的最为明显,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颞褶极显着;两眼后端有横置的肤沟。雄蛙前肢极粗壮,第1指基部粗大,内侧3指均有黑刺;胸部布满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显着的角质黑刺,咽部有时也有黑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习居于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内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生活习性,喜栖息于山间溪流或水塘的洞穴中并宜于岩边多灌木、草丛的安静环境。最适温度为12--26℃。棘胸蛙弹跳力强,可高达1m左右,傍晚出洞活动、觅食,活动范围在洞穴的20-25m关径之内,深夜即返回洞中对天气变化敏感,在闷热、干燥、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由低处向高处迁移,且伴有雄壮的叫声,人们可借此预报天气变化。有防冬眠习性,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到来年惊蛰前后复苏。雄性个体较大,可达750g左右,雌性个体不,约590g,每年4-9月为繁殖季节,5-7月为盛期,属1年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数量随个体大小,水温及性腺发育状况而差异群体产卵大致分3批:第1批4月下旬;第2批为5月底至6月初;第3批为7月上旬至8月。

养殖技术,棘胸蛙的繁殖和饲养持与蛤士蟆基本相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肺、胃、肾三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小儿疳积;赢瘦;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12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积,病后虚弱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皂荚叶

    《中药大辞典》:皂荚叶药材名称皂荚叶拼音Zào Ji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化学成分同属植物山皂荚的

  • 厚叶旋蒴苣苔

    药材名称厚叶旋蒴苣苔别名厚叶牛耳草、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血,止咳。

  • 咬人狗

    药材名称咬人狗拼音Yǎo Rén Gǒu别名刺晕、咬人猫出处《纲目拾遗》据《台湾府志》载:“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

  •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药材名称木鳖子拼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

  • 金耳环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耳环药材名称金耳环拼音Jīn ěr Huán别名土细辛、一块瓦来源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纤梗细辛Asarum gracilipes C. S. Yang, mss.以全草入

  • 鲇鱼

    药材名称鲇鱼拼音Nián Yú别名鲶鱼、胡子鲢、鲶巴郎、粘鱼来源鲱形目鲇科鲇鱼Parasilurus asotus (L.),以全鱼(除去内脏)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流域

  • 空筒泡

    药材名称空筒泡别名树莓、多腺悬钩子、雀不站、红毛巾、钻地风来源蔷薇科空筒泡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

  • 沼泽念珠藻

    药材名称沼泽念珠藻拼音Zhǎo Zé Niàn Zhū Zǎo别名湿地葛仙米来源药材基源:为念珠藻科植物沼泽念珠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stoc paludosum Kutz.[Amorph

  • 狭叶鸦葱

    药材名称狭叶鸦葱别名草防风来源菊科狭叶鸦葱Scorzonera radiata Fis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内蒙古。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或感冒引起的发烧,筋骨

  • 暗紫贝母

    药材名称暗紫贝母拼音àn Zǐ Bèi Mǔ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