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慕荷

慕荷

药材名称慕荷

拼音Mù Hé

别名黄药子索骨丹、老汉求(《陕西中药志》),猪屎七、秤杆七、老蛇盘、天蓬伞、红苕七、麻鹞子、红药子、金毛狗(《陕西中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根茎。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鬼灯擎,又名:水五龙。

多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根茎短圆柱形,粗大,具鳞状毛。茎无毛,不分枝。基生叶1,茎生叶约2,掌状复叶,小叶3~7,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8~27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有毛;总叶柄长16~32厘米,近花序处的总叶柄长仅3厘米,基部有鞘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短,有细毛;萼筒浅杯状,5深裂,裂片卵形,白色或淡黄色;花冠缺如;雄蕊10,花丝短;花柱2,分离。蒴果,有2喙,喙间裂开。种子多数。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深山向阳山坡上。分布我国中部。产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甘肃等地。

性状干燥完整的根茎,为扁圆柱形或棒状,长可达20~30厘米,径3~6厘米,多弯曲。表面栓皮棕褐色,有横皱及纵皱纹;上具褐色鳞片,尤以顶端为密,有时呈毛茸状;并散生须根或除去须根后的痕迹。商品多已横切或纵切成片,片厚约1厘米;切面红棕色,干缩不平,具突起的小点作同心环状排列,有粉质,并现白色结晶。无臭,味苦涩。以干燥、片大、切面红棕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鲜根茎含淀粉18%,糖类20.1%;干根茎含淀粉42.5~51.5%,糖类47.5%。根茎又含蒽醌甙、强心甙、鞣质等。叶含鞣质。

药理作用秤杆七10%浸出液有广谱体外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肠病毒(脊髓灰白质炎Ⅱ型、柯萨奇A9型和B5型、爱可9型)、单纯疱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黄色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对乙型脑炎(京卫研1号)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味涩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止血生肌。治湿热下痢,久泻,白浊,带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疮毒,金疮。

①《峨嵋药植》:"治疮毒。"

②《四川中药志》:"涩肠止痢,治湿热下痢。久泻不止,白浊,白带。"

③《陕西中药志》:"活血,止血,生肌,止痛。治泻痢,吐、衄、咯血,妇人崩带,金疮。"

④《陕西中草药》:"治外伤出血,吐血,衄血,崩漏,大便出血,痢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痔疮,汤火伤,甲状腺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复方①治湿热下痢:慕荷、马齿苋、薤白头。水煎服。

②治久痢不止:慕荷、石榴皮仙鹤草木香扁豆沙参。水煎服。

③治白浊、带下:慕荷、石莲子芡实萆薢马鞭草白果根、金樱子、大车前草。水煎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痢疾,腹泻

用鬼灯擎根茎粉碎加工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相当于原生药1.5克。日服3次,每次2~3片。治疗痢疾214例,服药2~3天,痊愈138例(64.4%);腹泻486例,痊愈898例(69.5%)。

②治疗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

用鬼灯擎软膏直接涂于患处,每日1次。治疗109例,经外敷7~14天,27例痊愈,41例好转。有效率为62%。

③治疗各种湿疹及脱肛、痔疮等

以鬼灯擎软膏外敷,每日1次。观察各种湿疹17例,外敷2~7天痊愈;脱肛、痔疮37例,外敷7~14天,痊愈6例,好转18例,无效13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雁脂

    药材名称雁脂拼音Yàn Zhī别名大雁油、鸿雁油来源雁行目鸭科鸿雁Anser cygnoides (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西伯利亚,冬迁我国沿海一带。功能主治益气解毒,舒筋活血。

  • 香苏草

    药材名称香苏草拼音Xiānɡ Sū Cǎo别名野巴子、野拔子、野香苏、小铁苏、扫把茶、草拔子、香芝麻蒿、皱叶香薷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野坝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全草。秋

  • 山乌桕叶

    《中药大辞典》:山乌桕叶药材名称山乌桕叶拼音Shān Wū Jiù Yè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叶,夏、秋采收。功能主治治毒蛇咬伤,痈肿。复方①治毒蛇咬伤:山

  • 簇生卷耳

    药材名称簇生卷耳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

  • 披麻草

    药材名称披麻草拼音Pī Má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理藜芦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内服催吐,撑骨,祛窃。外用止血,止痛,通窍。

  • 红药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药子药材名称红药子拼音Hónɡ Yào Zǐ别名红要子、白药子[西北]、金荞仁来源为蓼科翼蓼属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 化香树叶

    《中药大辞典》:化香树叶药材名称化香树叶拼音Huà Xiānɡ Shù Yè别名山柳叶(《湖南药物志》)。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及圆果化香树的叶。原形

  • 牛藤果

    药材名称牛藤果拼音Niú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或尾叶那藤S.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

  • 串铃草

    药材名称串铃草拼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如意草

    药材名称如意草拼音Rú Yì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Arcuaate iolet别名白三百棒、红三百棒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