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奴柘刺

奴柘刺

《中药大辞典》:奴柘刺

药材名称奴柘刺

拼音Nú Zhè Cì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桑种植物小柘树棘刺

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老血瘕。男子痃癖、闪痞,取刺和山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奴柘刺

药材名称奴柘刺

拼音Nú Zhè Cì

别名房着刺、勒路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棘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Vanieria cochinchinensis Lour.;Cudrania coch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u·) Kudo et Masam.」。

2.柘树 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1.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林缘等处。

2.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棘刺粗针状,长5-10(-20)mm,直立或略弯。表面灰褐色,光滑。体轻质硬,略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嫩枝和叶含柘树异黄酮(cudraisoflavone)A、3′-O-甲基香碗豆甙元(3′-O-methylorobo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亚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性味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化瘀消积。主腹中积聚;痞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主老血瘕,男子痃癖、闪痞,取刺和山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柏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叶药材名称地柏叶拼音Dì Bǎi Yè别名地柏枝、金花草、凤凰尾、避风草、奶子草、石灰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

  • 托盘

    药材名称托盘别名树莓、牛迭肚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以果实和根入药。夏秋采摘成熟果实,直接晒干或先在沸水中浸一下再晒至全干。秋季挖根,

  • 巴豆油

    《中药大辞典》:巴豆油药材名称巴豆油拼音Bā Dòu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种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巴豆"条。性状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粘稠

  • 龟甲胶

    药材名称龟甲胶拼音Guī Jiǎ Jiāo来源为龟甲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状为长方形或方形的扁块,深褐色。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照视时呈透明状;气微腥,味淡。炮制取漂泡后的净龟甲,分次水煎,滤

  • 白饭树叶

    药材名称白饭树叶拼音Bái Fàn Shù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原形态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

  • 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药材名称小麦拼音Xiǎo Mài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

  • 小黄树

    药材名称小黄树拼音Xiǎo Huánɡ Shù别名滇丁香、露球花、野丁香、酒瓶花、丁香花、野黄杨木、中型滇丁香来源茜草科小黄树Luculia intermedia Hutch.,以

  • 湖北麦冬

    药材名称湖北麦冬拼音Hú Běi Mài Dōnɡ英文名Radix Liriopis Proliferae别名土麦冬、山麦冬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 大花美人蕉

    药材名称大花美人蕉拼音Dà Huā Měi Rén Jiāo别名美人蕉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大花美人蕉的根茎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generalis Bailey采收和储藏:夏、

  • 海金沙草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草药材名称海金沙草拼音Hǎi Jīn Shā Cǎo别名竹园荽(《履巉岩本草》),迷离网(《生草药性备要》),鸡胶莽(《质问本草》),斑鸠窝(《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线风、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