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凤尾

大叶凤尾

药材名称大叶凤尾

拼音Dà Yè Fènɡ Wěi

别名双凤尾、金鸡尾(《西藏常用中草药》),凤尾草、大叶井口边草、狼牙草(《陕西草药》),井口边草井边草(《云南中草药选》),杂玛冬罗玛切瓦(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风尾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状茎直立,有条状披针形肉褐色鳞片。叶2型,丛生,叶柄禾秆色,光滑;能育叶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1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时基部1对还有1~2片分离的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长15~25厘米,宽6~8毫米,条状披针形,顶部有锐锯齿;不育叶同型,但羽片或小羽片宽1~1.5厘米,边缘有锐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狭条形,灰色,膜质。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阴湿处或石灰岩缝中。分布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及陕西、西藏等地。

性味甘,凉。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②《陕西草药》:"味咸,性寒,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药选》:"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治黄疸型肝炎,泻痢,水肿,淋浊,月经不调,喉蛾,汤火伤。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止血生肌。治咳嗽,淋浊,痢疾,水火烫伤。"

②《陕西草药》:"驱风镇静,调经活血,解毒消肿,止痢通淋。治口眼歪斜,蛇犬咬伤,热淋,泻痢,胸腹胀痛,月经不调,干血痨。"

③《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利尿,除湿,止痢。治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扁桃腺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毒蛇及狂犬咬伤肿痛:新鲜凤尾草捣成泥膏,敷贴伤处。(《陕西草药》)

②治口眼歪斜:凤尾草三钱。水煎服。(《西藏常用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牛尾蒿

    药材名称牛尾蒿拼音Niú Wěi Hāo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出处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茎旁生横枝,秋时枝上发短叶横斜欹舞,如短

  • 大黄草

    药材名称大黄草拼音Dài Huánɡ Cǎo别名大红草、白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oblongifolia Kitam.[B.malabaric

  • 三分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分三药材名称三分三拼音Sān Fēn Sān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来源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

  • 巴豆油

    《中药大辞典》:巴豆油药材名称巴豆油拼音Bā Dòu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种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巴豆"条。性状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粘稠

  • 寻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寻骨风药材名称寻骨风拼音Xún Gǔ Fēnɡ来源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

  • 茄子根

    药材名称茄子根别名茄根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白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根。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

  • 川桂

    药材名称川桂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

  • 糙叶树皮

    药材名称糙叶树皮拼音Cāo Yè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

  • 桃儿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儿七药材名称桃儿七拼音Táo ér Qī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

  • 胆汁

    药材名称胆汁拼音Dǎn Zhī别名苦胆汁来源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us Briss.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及羊Capra hir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