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冰

药材名称

拼音Bīnɡ

别名凌(《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

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冰

药材名称

拼音Bīnɡ

英文名ice

别名凌、石水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ce

原形态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常为细粒致密块体;或为具六方对称的雏晶、树枝状连晶等(见于雪花、霜华、冰花),或具同心状结构(如冰雹)、钟乳状结构(岩洞中钟乳冰、石笋冰);很少见片、板状的规则集合体。无色透明,含气泡、裂隙处呈乳白色或混浊的白色;大块纯净的冰,散射光略带淡蓝色调。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次贝壳状。硬度1.5。性脆、易碎。相对密度0.917。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区冬冷见冰雪,秋凉见霜,夏晶天然产的冰可见于低温岩洞中(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冻结成冰),不论南北均属罕见。

资源分布:人工制冰在全国四季均有产出。

性味甘;大寒;无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注意不可过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2.《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3.《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4.《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桐油

    《中药大辞典》:桐油药材名称桐油拼音Tónɡ Yóu别名桐子油(《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化学成分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

  • 蕲蛇

    药材名称蕲蛇英文名AGKISTRODON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

  •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药材名称马比木拼音Mǎ Bǐ Mù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

  • 金莲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莲花药材名称金莲花拼音Jīn Lián Huā别名金梅草、金疙瘩来源毛茛科金莲花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和短瓣金莲花T. ledebo

  • 海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芋药材名称海芋拼音Hǎi Yù别名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来源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 K.

  • 鄂西粗筒苣苔

    药材名称鄂西粗筒苣苔别名雅头还羊来源苦苣苔科鄂西粗筒苣苔Briggsia speciosa (Hemsl.) Cra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主治痨伤。用法用量全草3~5钱,泡酒服。摘录

  • 香花菜

    药材名称香花菜拼音Xiānɡ Huā Cài别名绿薄荷、青薄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5~8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3米,

  • 花鱼

    《中药大辞典》:花鱼药材名称花鱼拼音Huā Yú别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长约20余厘米。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

  • 水棘针

    药材名称水棘针拼音Shuǐ Jí Zhēn别名山油子、土荆芥、细叶山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水棘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thystea caerule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

  • 大叶贯众

    药材名称大叶贯众拼音Dà Yè Guàn Zhò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楔型大羽贯众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mium macrophyllum Tagawa f.muti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