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积痰嗽

食积痰嗽

病名。指食积或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咳嗽》:“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罗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著》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咳也。”《医学正传·咳嗽》:“食积痰嗽,三补加二母炒为末,丸如椒核大,以竹沥、藕汁吞之。三补,芩、连、柏也;二母,知、贝母也。”食积痰嗽,饱闷者,用保和丸等。参见食积嗽痰积嗽食积咳嗽等条。

猜你喜欢

  • 仲景伤寒补亡论

    见伤寒补亡论条。

  • 鳗鱼

    见《本经逢原》。为鳗鲡鱼之简称,详该条。

  • 肝郁

    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见《赤水玄珠·郁证门》。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胁痛常随情绪变化

  • 针灸聚英发挥

    见针灸聚英条。

  • 病暑

    指因感暑热而发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 伤寒杂病论

    医书。又名《伤寒卒病论》。16卷。东汉·张仲景撰。约撰于三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

  • 七害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七害。一指七种病因,二指七种病症。《诸病源候论》:“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干金要方》卷四:“一曰窍孔痛不

  • 内消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 冲和补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黄芪二钱,苍术、陈皮各一钱半,人参、白术、白芍药、猪苓、泽泻各一钱,羌活七分,升麻、甘草各五分,当归、独活、黄柏各三分,柴胡、神曲、木香、麻黄、草豆蔻、黄连各二分。为

  • 西加皮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木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