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钓兰

钓兰

药材名称钓兰

拼音Diào Lán

别名金边吊兰(《南宁市药物志》),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广西中草药》)。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百合科植物吊兰全草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平生或斜生,有多数肥厚的根。叶多数,自根茎丛生,线形,长15~30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长尖,绿色或有时有黄色条纹。花茎长于叶,有时变为纤匐枝而近顶部有叶束或幼小植株;花白色,排成一长而疏散的总状花序;花被轮状,裂片6,狭小,长约1厘米;雄蕊6,花丝上部常扁平;子房下位,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种子扁平。花期春月。

生境分部栽培于花圃,庭园。

性味甘酸,凉。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微苦,平。"

②《泉州本草》:"味甘微酸,性凉。"

③《广西中草药》:"味微辛,性平,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诸经。"

功能主治清热,去瘀,消肿,解毒。治咳嗽,声哑,吐血,经闭,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聤耳,牙痛。

①《岭南采药录》:"凡患声嘶音哑,取全草煎服。又治妇人经闭。"

②《广州植物志》:"治跌打等症。"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治吐血,止耳痛,定哮喘。"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去瘀。治声嘶喉哑、咳嗽;取汁洗涤耳流脓;捣烂填患处,治牙痛。"

⑤《泉州本草》:"退癀消肿,散结败毒.治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1.5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滴耳。

注意《泉州本草》:"孕妇忌用。"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吊兰干全草为末。每服三钱,泡酒温服。(《泉州本草》)

②治风毒结瘤久而不散:吊兰鲜全草连根洗净,合糯米饭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③治肺热咳嗽:吊兰根一两,冰糖一两。水煎服。

④治吐血:吊兰、野马蹄草各一两。水煎服。

⑤治跌打肿痛;吊兰叶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③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马尿烧

    药材名称马尿烧拼音Mǎ Niào Shāo别名按骨木(《黑龙江中药》),本巴木(《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毛接骨木的根、枝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5~6米

  • 瑞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苓草药材名称瑞苓草拼音Ruì Línɡ Cǎo来源菊科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

  • 五龙皮

    药材名称五龙皮别名五角槭、地锦槭、水色树、色木槭、色木来源槭树科五龙皮Acer mono Maxim.,以枝、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及长江上下游。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逐瘀。主治

  • 聚花风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聚花风铃草药材名称聚花风铃草别名灯笼花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去净泥土,切碎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

  • 蒙自赤杨

    药材名称蒙自赤杨拼音Ménɡ Zì Chì Yánɡ别名桤木、旱冬瓜树、水冬瓜树(《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蒙自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贵州草药》来源

  • 野猪黄

    《中药大辞典》:野猪黄药材名称野猪黄拼音Yě Zhū Huá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胆囊中的结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性味①《唐本草》:"

  • 天王七果实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果实药材名称天王七果实拼音Tiān Wánɡ Qī Guǒ Shí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成熟果实。7~8月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紫贝

    《中药大辞典》:紫贝药材名称紫贝拼音Zǐ Bèi别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

  • 大树皮

    《中药大辞典》:大树皮药材名称大树皮拼音Dà Shù Pí别名梅榆、榆树出处《云南中草药遗》来源为榆科植物越南榆的树干内皮。秋末采集。刮去表面粗皮,洗净,晒干。原形态落叶

  • 陈芥菜卤汁

    《中药大辞典》:陈芥菜卤汁药材名称陈芥菜卤汁拼音Chén Jiè Cài Lǔ Zhī别名腌芥卤(《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腌芥菜的陈年卤汁。性味《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