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走游草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

来源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本种植物变种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Gagnep.,分布云南,当地以根入药,叫小九节铃,性寒味涩微苦,能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别名蛇蜈巴(《峨嵋药植》),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藤五甲(《四川中药志》),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重庆草药》),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贵州草药》),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葡萄科植物崖爬藤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或半常绿藤本。小枝和叶柄有刚毛;卷须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具柄,长1.5~3厘米;小叶3~5片,无小叶柄,菱状倒卵形,长1.5~3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圆锯齿,齿具刺状小尖头。伞形花序腋生,杂性异株。有细长的总花梗,长1.5~2.5厘米,小花绿色,小花梗细长,稍有不等,花为4基数,花瓣展开;无花柱,柱头4浅裂,花盘与子房基部结合。浆果,呈圆球状倒卵形,长6毫米,含有种子2~4粒。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温暖、阴湿的山区石崖上或林中。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地区。产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藤茎细长,节间较长,叶紫红色,略肉质。根少。以根入药尤佳。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血,解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流注,疮毒。

①《峨嵋药植》:"敷蛇咬伤。"

②《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③《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风湿筋骨疼痛:走游草、伸筋草筋骨草络石藤威灵仙,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黄水疮:走游草叶,炕干打粉,干撒患处;如无黄水,可用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③治跌打损伤:走游草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④治巴骨癀,走游风:大、小走游草各五钱,排风藤叶、三角风各三钱。煎水洗患处并服用。(《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走游草

药材名称走游草

拼音Zǒu Yóu Cǎo

英文名Herb or root of Common Rockvine

别名藤五甲、蛤蜈巴、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钝叶小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爬山虎红五加五爪金龙、走游藤、通气藤。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崖爬藤、毛叶崖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Planch.[Vitis obtecta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全株,去净泥沙及杂质,切碎,晒干;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崖爬藤 常绿或半常绿木质藤本。小枝稍有棱,被柔毛;卷须有数个分枝,顶端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7-11cm,被柔毛,有苞片;小叶通常5,有时3,中间小叶菱状倒卵形,长1.5-4.5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常偏斜,基部常不对称,两面无毛,边缘有稀疏的具尖头的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粉白色或锈色。花单性,伞形花序长约2cm;花小,黄绿色;花梗长0.5-1cm,有毛;花萼小,近无齿,浅碟状;花瓣4,卵形,长约3mm,顶端具极短的角;雄花有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近圆形,花盘贴于子房基部,不显着;雌花子房无毛,宽圆锥状,柱头4裂。果序长达6cm,浆果球形或倒卵形,长5-7mm,熟时黑紫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2.毛叶崖爬藤 本变种与崖爬藤的区别为小枝和叶均被毛,叶片先端渐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或岩石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阴湿的环境,攀附于石壁上或树上。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种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于春暖时打插,选健壮的嫩枝条,去掉叶片,截成长15cm左右,按行株距20cm×(3-5)cm斜插于苗床上,稍压紧,浇水保湿,约经30-40d,长根出叶后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cm开穴,每穴种2-3株,压紧,浇足定根水。此外,还可用种子繁殖,于春季育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应搭棚遮荫,透光度30%-40%左右。当藤蔓长到25-40cm时,应搭棚架,引蔓攀援。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秋季各施肥1次。冬季剪去枯枝和过密弱枝。

病虫害防治 蚜虫、卷叶螟,为害叶片。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性状藤茎细长,节间较长,叶紫红色,略肉质。根少。以根入药尤佳。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流注痰核;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麻油调涂。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敷蛇咬伤。

2.《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3.《四川中药志》:发散风湿,行血导滞。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外用洗疮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草药材名称耳草拼音ěr Cǎo别名鲫鱼胆草、细叶亚婆巢、节节花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dia auriculari

  • 水折耳

    药材名称水折耳拼音Shuǐ Zhé ěr别名白折耳(《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原形态白苞裸蒴,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

  • 鸡子

    《中药大辞典》:鸡子药材名称鸡子拼音Jī Zǐ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化学成分鸡子可分鸡子壳、鸡子白、鸡子黄、凤凰衣(内膜)几个部分,成

  • 水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龙骨药材名称水龙骨拼音Shuǐ Lónɡ Gǔ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药材名称棣棠花拼音Dì Tánɡ Huā别名蜂棠花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及花入药。夏季采花

  • 南酸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酸枣药材名称南酸枣拼音Nán Suān Zǎo别名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来源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

  • 透骨香

    《中药大辞典》:透骨香药材名称透骨香拼音Tòu Gǔ Xiānɡ别名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煤炭子、煤炭果(《贵阳民间药草》),万里香(《广西植物名录》),九里香、

  • 大头艾纳香

    药材名称大头艾纳香别名白花九里明、华艾纳香、管牙、东风草来源菊科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 (Rand.) Chang et Tseng[B. pubigera (L.) Merr

  • 牛蒡子

    《中国药典》:牛蒡子药材名称牛蒡子拼音Niú Bànɡ Zǐ英文名FRUCTUS ARCTII别名大力子、恶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婆婆指甲菜

    《中药大辞典》:婆婆指甲菜药材名称婆婆指甲菜拼音Pó Pó Zhī Jiɑ Cài别名瓜子草(《植物名实图考》),高脚鼠耳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救荒本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