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及变症,非本病也。……因其自上而下,如帘垂下,故得其名。”参见赤膜下垂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小儿百日内以及二、三岁皆有发者。发时满口白膜、黄膜,涎盛面黄,牙内有白点。”多由胎毒未清,痰热上冲所致。治宜清余毒、泻痰热。可选用导赤散、泻心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介绍】:见张机条。
热性病治法之一。有清热解表、清热解毒、清热解暑等。详各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额骨的眶部。眼眶的上缘。
古刺法。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法同太极磨子手,而活动范围较大。参见太极磨子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