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痞

胸痞

证名。①指胸中满塞不痛。《症因脉治·胸痛论》:“若胸中满塞而不痛,又名胸痞。”《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大约胸满不痛者为痞,满而痛者为结胸治法虽始终略同,自有重轻之异。先即胸痞明之。东垣曰,大阴湿土,主壅塞,乃土来心下而为痞也,伤寒下早亦为痞。……酒积杂病,下之过亦作痞。”参见心下痞满、痞条。②指胸中闷痛,属胸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心下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缓,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吐呕,烦闷,自汗时出,痛引彻背,不治则数日杀人,病名胸痞。由下虚极,气上控膈使然,其脉阳微阴结。”治用栝篓丸、橘皮生姜汤等方。参见胸痹条。

猜你喜欢

  • 五叶灵芝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 黄水疮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

  • 盛希道

    【介绍】:见盛端明条。

  • 直石

    出《吴普本草》。为长石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感冒

    病名。指妊娠期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有汗或无汗等病证。由于孕妇体虚,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气束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肺失宣畅引起。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声重流涕,身无汗,脉浮紧或浮滑,

  • 李朝正

    【介绍】:南宋医家。平江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为平江知府。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辑有《备急总效方》40卷,已佚。

  • 丛毛

    即聚毛。《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见聚毛条。

  • 树顶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

  • 青蒌

    见《广东中草药》。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 仰顶生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