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阴挺。详该条。
【介绍】:见余午亭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栝楼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位于足背,长伸肌腱胫侧缘,与太冲穴相平处。主治疝气上冲,呼吸不通。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
病名。见明·万全《片玉心书》。即鹤膝风。详该条。
俗称穴道。《内经》名腧(俞、输)、气穴。《针灸甲乙经》又名孔穴。即腧穴。俞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