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字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自汗证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治宜温阳固表。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介绍】:见方如川条。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方。石灰、韭菜各适量。合同捣成饼,候干碾细,每用少许敷患处。治跌打破损出血。
病名。《圣济总录》卷二十:“痹虽异状,然皆本于三气,寒气多者,谓之冷痹。其证令人脚膝痠疼,行履艰难,四肢麻,身体俱痛,甚则有一身不随者。”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可用巴戟天汤,脚膝疼痛无力,可用牛
病名。指咳嗽由饮食积热,胃火乘肺引起者。《症因脉治·积热咳嗽》:“积热咳嗽之症,面赤烦躁,嗽则多汗,夜卧不宁,清晨嗽多,小便赤涩,此积热咳嗽之症也。”多因膏粱积热,酒客豪饮,阳明受热,肺被火刑所致。治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冲任阻闭,经血不能下达胞宫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经效产宝》。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