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虚热。详该条。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
指非经脉所过之处。《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
病名。亦名经行或前或后、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常、经血不定等。指月经来潮或提前,或错后,经期表现常不规律。多因肝郁、肾虚所致。详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各条。
导引法,系模仿鹿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云笈七韱·导引按摩》(似为宋以前,公元960年前著作),始有简单动作记述:“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
见《本草纲目》。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著作。又名《眼科龙木论》,4卷(一作3卷)。撰人佚名。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木”(即“龙树菩萨”)撰。此书与《龙树眼论》不同,内容主要记述72种眼科病证的方论;其中包括23种内障眼、44种外障眼以及5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形状如赤豆,或生腋下,如鸭子大者……但见其赤,即谓之赤根疔疮。”
古代眼科术语。系指患眼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不辨人物,惟睹三光。”参见犹见三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