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棕叶芦

棕叶芦

《全国中草药汇编》:棕叶芦

药材名称棕叶芦

拼音Zōnɡ Yè Lú

别名扫地草、棕叶草

来源禾本科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O. kuntze,以入药。

生境分部华南至西南。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笋2~3斤,切细水煎服,每日1剂。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棕叶芦

药材名称棕叶芦

拼音Zōnɡ Yè Lú

英文名all-grass of Tigergrass

别名莽草、棕叶草、扫地草

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棕叶芦的根或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Agrostis maxima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棕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叶鞘光涌,紧密包茎;叶舌质硬,截平,长1-2mm;叶片扁平,广披针形,基部呈心形,长达40cm,宽3-7cm,光滑或幼嫩时边缘微粗糙,具细小横脉纹。圆锥花序长达60cm,每节着生1-3个分枝;分枝斜向上繁荣昌盛,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长达30cm;小穗长约1.5-1.8mm,基柄长约2mm;颖短小,长为小穗的1/5-1/4,先端钝具1脉;第2花为两性,外稃卵形,具短尖头,与第1外稃等长或略有上下,具3脉,边缘疏被柔毛,成熟后其毛 不毛开展;内稃透明膜质,较短小;花药褐色,长约1mm。颖果长圆形,长约0.5mm。花、果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叶含铁、锰、铜、锌、镍、硅、钙、镁、钾等无机元素。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入肺、胆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截疟;止咳平喘。主疟疾;烦渴;腹泻;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或嫩笋:味甘、性温。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疟痰、咳嗽平喘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西南毛莨

    药材名称西南毛莨拼音Xī Nán Máo Lànɡ英文名Laef of Southwestern buttercup别名西南毛莨叶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莨的地

  • 鱼鳔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药材名称鱼鳔拼音Yú Biào别名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来源鲟形目鲟科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

  • 竹叶马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马豆药材名称竹叶马豆拼音Zhú Yè Mǎ Dòu别名铁马豆来源豆科竹叶马豆Lathyrus palustris L. var. linearif

  • 小黄素馨

    药材名称小黄素馨别名败火草、常春小黄馨、火炮子、矮探春来源木犀科小黄素馨Jasminum humile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甘、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治烧

  • 紫花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花芥药材名称紫花芥拼音Zǐ Huā Jiè别名葶苈子、离蕊芥来源十字花科紫花芥Malcolmia africana (L.)R. Brow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

  • 银丝杜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丝杜仲药材名称银丝杜仲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游藤卫矛Euonymus vagans Wall.树皮灰色,折断后有弹性白丝,以树皮入药。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肾。用于风湿性腰痛,肾虚腰

  • 樟树根

    药材名称樟树根拼音Zhānɡ Shù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树果"条。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莳萝子

    《中药大辞典》:莳萝子药材名称莳萝子拼音Shí Luó Zǐ别名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 吊灯花叶

    药材名称吊灯花叶拼音Diào Dēnɡ H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吊灯扶桑Hibiscus schizoptalus (Mast.) Hook.f.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

  • 石壁莲

    药材名称石壁莲拼音Shí Bì Lián别名一包针、五指草、石上莲、野鸡脚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掌叶线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digitata(Bak.)Ching[G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