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达生篇
见六种新编条。
见六种新编条。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介绍】:西汉时医生。为淳于意的弟子,当过济北王的侍医。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详该条。
【介绍】:见朱颜条。
脉学著作。9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手法。《金针赋》:“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意指针刺得气以后,行九六补泻法中的补法,术毕,留针5~7次呼吸,待气至病所。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外因感冒风邪发热,以致浸浸汗出的证候。临床可伴有间常昏睡的症状。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消法之一。又称消食导滞,或消导。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莱菔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