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风论

喉风论

书名。4卷。清·方补德撰,刊于1808年。本书记述了以喉风(包括喉痹)为主的咽喉治法。卷1喉痹;卷2咽痛;卷3喉风36症;卷4针诀(即针刺取穴等治法)。作者主张治疗喉风应以逐风药为主,不宜用苦寒药妄攻。

猜你喜欢

  • 白地榆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管仲之别名,详该条。

  • 气食泄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一:“气食泄,腹痛下无休时,去如蟹渤者,气食交并而作泄也。”《世医得效方》治气痢泄如蟹渤,可用牛乳汤、异香散、木香匀气散等方。参见气泻、食泻条。

  • 缺盆

    ①人体部位名。即锁骨上窝。《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②经穴名。代号ST12。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

  • 石萸肉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 玉顶疽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百会疽。见该条。

  • 胃苓散

    即胃苓汤作散剂,治证同。见胃苓汤条。

  • 对月草

    ①见《分类草药性》。为元宝草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錾菜之别名。各详该条。

  • 数脉

    脉象之一。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脉经》:“数脉来去促急。”主热证。数而有方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 外感腹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指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的腹胀。详伤寒腹胀、风湿腹胀、湿热腹胀、寒湿腹胀条。

  • 姑洗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参见六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