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叶上珠

叶上珠

《中药大辞典》:叶上珠

药材名称叶上珠

拼音Yè Shànɡ Zhū

别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中华青荚叶果实。夏季或初秋叶片未枯黄前,将果实连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①青荚叶(《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绿叶托红珠。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叶互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基部上方边缘具细齿,齿端具细尖,近基部处有刺毛状芽齿,两面均平滑无毛,光绿色;叶柄长1~2.5厘米,有时具针形分枝的小托叶,边缘具睫毛。花雌雄异株,绿白色,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的近中央处;雄花10~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雌花子房下位,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下。分布陕西、河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②西藏青荚叶,又名:西域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达2~3米。嫩枝黄褐色。叶互生,薄革质,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具有尖尾,基部楔形,边缘具刺状锯齿,基部全缘;托叶边缘具钝齿。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上,花瓣4,三角状卵形,浅紫色,雄花具雄蕊4;雌花子房下位,核果红色,具5梭。花期4~5月。果期6月。

多生于海拔1200~2400米的半阴斜坡或山地阴湿的林下。分布西藏、云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③中华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紫绿色。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厘米,宽9~20毫米,先端尾状,边缘除基部外均有稀疏锯齿,齿尖锐。花雌雄异株;雄花成聚伞花序,由嫩枝或叶上面中部生出,花梗长2~10(偶至25)毫米,花瓣3~5片,卵形,雄蕊3~5;雌花无梗,生叶面中部,子房下位,柱头3~5裂。核果黑色。

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密林中潮湿处。分布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以上植物的根(叶上珠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药植调查》:"辛微苦,平。"

③《贵州草药》:"性平,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治痢疾,便血,痈疖疮肿,烫伤。

①《峨嵋药植》:"清火。"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虚弱。"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除湿。治痢疾,粪后血及落胎。"

④《贵州药植调查》:"调虚损,止咳。"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汤火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刀伤,蛇咬伤,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叶上珠、马齿苋、肥猪苗薤白。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便后出血:叶上珠、白芨、柿饼、三月蕉根、黄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叶上花、紫花地丁马齿苋各一把,蜈蚣一条。共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一次。(《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叶上珠

药材名称叶上珠

拼音Yè Shànɡ Zhū

英文名Leaf and fruit of Chinese Helwingia, Leaf and fruit of Himalayan Helwingia, Leaf and fruit of Japanese Helwingia

别名阴证药、大部参、叶上花、叶上果、大叶通草、转竺、小录果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域青荚叶或中华青荚叶的叶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Osyris japonica Thunb.; Helwingia ruscifolora Wissd.2.Helwingia himalaica Hollk.f.et Thoms. Ex Clarke [H. japonica (Thunb.)Dietr. Var. himalaica (Hook.f.et Thoms.) ranch.]3.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

采收和储藏:夏季或初秋叶片未枯黄前,将果实连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嫩枝绿以或紫绿色,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3-13cm,宽1.5-9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有刺状齿。花雌雄异株;雄花约5-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雌花具梗,单生或2-3朵簇生地叶上面中脉的中部或近基部;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生地花盘内侧;雌花子房修下位,3-5室,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成熟后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期8-9月。本种与青荚叶的区别为: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托叶常2-3裂,稀不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本种与前2种的区别为:叶革质或近于革质,稀纸质,叶柄长3-4cm;托叶纤细;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cm,宽0.4-2cm,边缘具稀疏线状细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m以下的林中或林缘较阴湿处。生于海拔1700-3300m的林中或林缘。生于海拔1000-2000m的中山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及台湾等地。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⑴青荚叶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以疏松富含腐殖质土壤栽培为宜。

⑵西域青荚叶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怕强光和干旱。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定。

栽培技术 ⑴青荚叶用种子繁殖。8月果实曲红色变为黑色时采收。去掉果皮,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在第2年春季3月进行。条播,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6cm,把种子均匀播于沟内,覆细土2cm,浇水保湿。当苗高15-20cm,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

⑵西域青荚叶 用种子繁殖。叶上珠自然结果率很高,但种子发芽缓慢且不整齐。新鲜种子从播种到开始出苗30-40d,发芽时间延缓1个多月,夏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晾干种子,忌烈日曝晒,否则易降低发芽率。撒播,用草木灰或细土盖过种子为度,播后浇水保湿。幼苗要注意强光和干旱的影响。当幼苗高达25-30cm即可定植。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

田间管理 ⑴青荚叶 定植后,幼苗期每年春、夏季叶耕除草后各施1次农家肥或化肥,秋、冬季落叶时施1次堆肥或草木灰。每次施肥后进行培土,冬季落叶后适当修剪侧枝。生长期如缺乏荫蔽条件时,应搭棚遮荫,一般荫蔽度要求在60%-70%。⑵西域青荚叶 每年中耕除草3-4次,病虫害防治 (1)青荚叶 介壳虫,为害嫩茎和叶片。

(2)西域青荚叶 褐斑病,使叶片上出现褐斑点。发现时,即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

性状性状鉴别 ⑴青荚叶 叶片叶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3-12cm,宽1.5-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表面主脉处,有的可见球形黑褐色的果实,具3-5棱;下表面主脉明显。质较脆。气微,味微涩。

⑵西域青荚叶 叶片呈长椭圆形,长5-17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主脉上有的可见红核果,表面具棱。叶片较厚。

⑶中华青荚叶 叶片呈长椭圆形,长4-15cm,宽0.4-2cm。先端尖尾状,边缘有疏锯齿,叶脉上有的可见黑褐色果产。叶片革质。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胃痛;简疾;便血;月经汪调;跌打瘀肿;骨折;痈疖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清火。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虚弱。

3.《四川中药志》:清热除湿。治痢疾,粪后血及落胎。

4.《贵州药植调查》:调虚损,止咳。

5.《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汤火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刀伤,蛇咬伤,胃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茶油粑

    药材名称茶油粑拼音Chá Yóu Bā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

  • 丛毛榕

    药材名称丛毛榕拼音Cónɡ Máo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母猪精、细叶牛奶树、石榕、奶汁草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

  • 鹰眼睛

    《中药大辞典》:鹰眼睛药材名称鹰眼睛拼音Yīnɡ Yǎn Jinɡ出处《药性论》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眼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本草汇》:"明眼目,退翳障

  • 白毛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药材名称白毛蛇拼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

  • 滨旋花

    药材名称滨旋花拼音Bīn Xuán Huā别名马鞍藤、肾叶天剑来源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 (L.)R. Brown,以全草及根状茎入药。秋冬采

  • 新疆木通

    《中药大辞典》:新疆木通药材名称新疆木通拼音Xīn Jiānɡ Mù Tōnɡ别名天山木通、花木通,青格力克(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西伯利亚铁线莲的茎枝。原形态多年生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药材名称五转七拼音Wǔ Zhuǎn 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 farges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鸡子

    《中药大辞典》:鸡子药材名称鸡子拼音Jī Zǐ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化学成分鸡子可分鸡子壳、鸡子白、鸡子黄、凤凰衣(内膜)几个部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