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午后嗽

午后嗽

病证名。指咳嗽午后发作者。亦称劳嗽。为阴虚所致。《明医杂著》卷二:“午后嗽者,属阴虚,即劳嗽也,宜补阴降火。……愚按前症,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须用六味地黄丸肾水,滋化源为主,以补中益气汤脾土、生肺肾为佐。”《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论》:“午后咳,痰黑粘滞,阴虚火动也,宜六味作汤,加止嗽药。”或知柏四物汤等方。参劳嗽、夜嗽、咳嗽条。

猜你喜欢

  • 高岭土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乍寒乍热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三。亦名产后寒热往来。由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败血留滞,经脉阻闭,营卫不调所致。《经效产宝》:“阴阳不和,败血不散,皆作乍寒乍热……,二者何以别之?答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

  • 婴儿哭迟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初生不啼。详该条。

  • 外眥

    眦的异体字详目眦条。

  • 真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真中风。详见该条。

  • 肾经腰痛

    腰痛证之一。又名肾虚腰痛。《医宗必读·腰痛》:“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详肾虚腰痛条。

  • 沙谷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 萤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治宜赤小豆一合,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研为细散,以冷水调下半钱,每日三次服,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

  • 毒聋

    病名。系指耳聋之因于脓毒瘀血,壅塞耳窍者。《医方考》:“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

  • 许希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开封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仁宗病,侍医数进药不效,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