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中国妇科病学》引石芾南方。益母草、丹参、桃仁、当归、益元散各9克,藕汁15克,童便30克。水煎,加童便冲服。治恶露不下,热甚烦躁,不欲近衣,瘀热内结之症。
书名。1卷。约公元九世纪以后著作,撰人佚名。内容记载人体寄生虫名称、形态、图形及治疗方药,但杂有浓厚的道家迷信色彩,有些图像富有想象力。后收入《夷门广牍》中。
病名。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大陵。参见十咳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①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②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头痛、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粗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
病证名。见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生翳成片,状如梅花瓣者。参见翳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滑叶跌打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营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