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类似酒皶。参见该条。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类似酒皶。参见该条。
见《医宗必读》。指邪气实而胀者。多因气滞湿阻,湿热蕴结,热郁血瘀,食积脾胃等所致。症见腹胀坚硬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滑数有力。治以祛邪消胀为主,宜宣通,忌用守补。参见鼓胀、胀病条。
病名。疟疾之一。指疟邪盛发于三阳经者。《保命集·诸疟诸论》:“在太阳经者,谓之风疟,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者,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经者谓风热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皆谓之暴疟。”详见各条。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
出《灵枢·邪客》。即拘挛。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哮拔。详该条。
即补阴。亦称滋补肾阴。是强壮阴精的治法,故称。临床上,一般在使用补肾阴药中,酌加一些壮阳药,取阳生阴长之义,效用较著。参见补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