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腧穴。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济阳(今山东省济阳县)人。因鉴于唐·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注》文字深奥,于1056~1063年(嘉祐年间)加以补注,凡经文隐奥者均加绘图说明,撰《难经补注》五卷。
病名。《仙传外科集验方》。“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详附骨疽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诃子,详该条。
出《夏子益治奇疾方》。即枸橘叶,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指左右两穴同时应用的方法。常用于内脏病变,如胃病取两侧胃俞,心悸取两侧神门,呕吐取两侧内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