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许叔微条。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头针刺激区针刺以进行手术。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所涉及的脏腑器官选取相应的刺激区。一般均须取用手术部位对侧的相应感觉区,其它均取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生命活力的根源。《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亦称原气。参见该条。
书名。16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杂病论》,与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
病证名。出《全幼心鉴》。又名寤生、梦生、闷脐生、草迷、婴儿哭迟。均属新生儿窒息。多由难产,或寒气内迫,导致小儿气闭,不能啼哭,甚至气绝而闷死。其症轻者,唇口青紫,呼吸微弱;重者,颜面苍白,手足发冷,呼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即手发背。见该条。
病名。①指燥火所致的消渴。《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详燥火三消条。②指心脾受病,精血虚少,形体日益消削的病症,多因思虑不遂,心神耗散引起。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木鳖子、穿山甲、川乌、甘遂、甘草、当归各八钱,黄丹八两,硇砂三钱,麝香一钱,芦荟、阿魏、硼砂、皮硝、水红花子各五钱。前六味用香油一斤熬成灰,滤去滓,再慢火熬至滴水不散,下黄丹,
《症因脉治》卷三方。青皮、枳壳、大腹皮各等分。水煎服。治三焦胀,气满腹中,空空然响。若上焦胀加桔梗;中焦胀加苏梗;下焦胀加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