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咯血》。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血点。《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畜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病尤为甚,其条分缕判,则有由六经之火者,宜山栀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属痰饮眩晕范畴。《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痰饮眩晕之因,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留中脘,有火者则煅炼成痰,无火者则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
【介绍】:见吕留良条。
即白金丸,见该条。
即达原饮第一方作蜜丸。治证同。见达原饮条。
指寅时。《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平旦静。”详十二时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拭口法、拭秽法。古人认为小儿初生,必须先以绢裹指,拭净口中秽液,“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千金要方》)。历代医著均有类似的记载。在临床上婴儿开始呼吸前,应清除口咽内的粘液,亦可倒提婴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