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周洪条。
①见《广州植物志》。为苹之别名,②见《闽东本草》。为夜关门之别名。③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珍珠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又名眼泡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期忽然作渴误食生冷,遍身潮热,痰气急满,恶寒,四肢厥冷一证。治宜辛温解表。方用五积散之类,或酌情用厚朴、陈皮、茯苓、白芷、枳壳、川芎、半夏、香附、苍术、柴胡、干姜、青皮
出《本草纲目》。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分泌的水液。性大寒。①治目热赤痛,烂弦风眼,螺中入食盐少许,取汁滴眼;疔疮肿毒,痔疮肿痛,螺中入冰片
【介绍】:元代医生。江西安福县人。通医学,后归隐东阳山下。
即凫骨。详该条。
病名。指心痛之极危重者。《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医碥·心痛》:“真心痛其证
详见汗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