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婆婆头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咳嗽兼见抽搐症状者。《幼幼发挥》:“咳嗽发搐,视其病之新久,如初咳嗽时,痰盛气促,连声不止,而不能治,发搐者,宜葶苈丸,苏叶煎汤下,利去其痰,咳止搐亦止矣……如发搐后变嗽者,此风邪入肺也,宜人
病名。又叫横痃。《外科正宗》卷二:“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见横痃条。
病证名。指经行时眼干涩痛。多因肝血虚、目失所养。症见眼目涩痛,肿涩难开或伴有头痛眩晕。治宜补血养肝。方用当归补血汤合杞菊地黄丸。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由肾的精气所化生,能滋养骨骼;髓通于脑,脑为髓海,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颞骨的乳突下。《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
古病名。便血之一种。《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夫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
舌淡青紫,而中有黄湿苔。为食伤脾胃,里寒实证之候。如胃脘脐周按之硬痛,或时有矢气,脉沉细者,可用温下法(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突然失音,即暴暗。《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系指音声不出卒然而发作者。暴病多属实证,多由风寒、风热之邪犯肺所致。因于风寒者,宜温散寒邪;因于风热者,宜辛凉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