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肩后部肌肉、筋脉作痛。多由风热气郁手太阳经脉所致。治以祛风行气为主。《杂病源流犀烛·肩背肘臂腕手病源流》:“肩后属小肠经,故肩后痛为小肠经病。以小肠中感受风热,气郁不行故致此。宜羌活、防风、藁本、木
病证名。指感寒受热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冷热嗽,因增减衣裳,寒热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饮热亦嗽,饮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风散各一帖和煎,或应梦人参散,或款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丢了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多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上泛而致口水流出不止,兼见脘腹胀满,胸闷、困倦乏力。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汉医讲义录》。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全书共四册。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三、四册论述了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
病证名。见缪慎斋《妇女卫生医药常识》。指室女经闭后,出现形瘦肉削,食少神疲,或见咳嗽潮热等症状,称为童损,俗名童子痨。参见室女经闭条。
病证名。出《素问·厥论》。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亦有因暴怒伤肝,气火上逆者,兼见胸胁疼痛,心烦不宁,少寐多梦。甚者可见惊狂骂詈,不辨亲疏。舌质红,脉多弦数。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