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邪
【介绍】:
见五邪条。
【介绍】:
见五邪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阳痿附茎纵》。又称阴纵。详该条。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指脏腑之应地势部位。《灵枢·九针论》:“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难经·四难》:“脾者中州。”
即戎盐。见该条。
①指手足三阳经脉(《灵枢·经脉》)。②正常脉象之一。两手寸关尺脉象一向比较洪大,但无病态。
病证名。指因感瘟毒而发疹的病证。清·郑卜年《瘄略》:“小儿感冒风邪,蓄于肌肉之间,至阳气发动,而行于皮肤之外。一年之中,屡有不正之气感之。出于两腋之下,盖两腋之下者,气之道路也。蕴毒随气之道路而出,谓
出《抱朴子》。即海马,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