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时划分。出《素问·脉要精微论》。详上竟上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肾疳。见该条。
《医学入门》卷七方。地骨皮、黄芪、白芍药、黄芩、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当归、防己、肉桂各一两,苍术一斤,防风三两。水煎分服,一日内服完。治阴症痈疽,毒蕴于中者。
见眼科捷径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证名。泛指妊娠期之咽喉疼痛。认为是由于孕妇阴虚火旺,胎气上冲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如知母、黄柏、元参、麦冬、薄荷、黄芩等煎服,更应详审脉症,辨证施治。
【介绍】:见邹福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北政之岁条。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见自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