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握灵本草条。
证名。指痰唾中带有血液。《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带血屑血丝血点是也。”详痰涎血、咳血、咯血、唾血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病名。指感受秋燥之邪而偏热者。与凉燥相对而言。《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初起多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即或有小量咯痰亦粘腻不爽,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浮取盛而有力。为卫气盛之脉象。《诊家正眼》:“日高者,卫气盛也,阳脉强也。”
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病证名。清·严景芬《目科捷经》卷二:“目睛上覆盖一层如豆腐皮,然不疼不痒,其皮干硬无津,极厚,……点药不化,服药无力。”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
病名。为牙龈病之不能张口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所致。《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上下牙床两根头勾合之处。起一红核肿痛,牙关紧闭,不能开口。”治宜以刀针刺破红肿处,外吹冰硼散。内服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