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虚、实、冷、热、邪、正、内、外,为治病八要。《医门法律》:“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泻前后、饮食不进,此为五虚。二曰实,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
即经来如铜绿水。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心腹俱痛,多由冷积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俱作则心腹俱痛。若不早治,则冲击胞络必致胎动。素有冷痛者,发病急,
出《卫生杂兴》。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酒恶寒,因饮酒太过,热郁在内,不得宣越而恶寒者,症兼口渴昏眩。”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关元穴。《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即舌缩,详该条。
即门牙。《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暍,……前板齿燥。”参见门牙条。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冲任阻闭,经血不能下达胞宫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