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经

脉经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建国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出《脉经》,亦未见。

猜你喜欢

  • 户门

    七冲门之一。古人谓消化系统有七个要冲,齿牙如门户,称为户门。《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

  • 独摇草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阴阳穴

    ①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趾趾节横纹内侧端。主治卒中恶风,赤白带下,泻注,肠疝。艾炷灸3壮。②经外奇穴别名。即营池,出《备急千金要方》,见该条。③推拿穴位名。位于腕部掌侧横纹的桡侧边及尺侧

  • 鼻掀胸挺

    指气喘时出现鼻翼煽动、胸膺高挺的症状。常见于严重的呼吸困难疾患。参见息高、张口抬肩条。

  • 珍珠囊药性赋

    药物学著作。又名《雷公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4卷。原题李杲编辑。本书卷首有“元山道人”的原叙一篇,自称为本书的作者,但无年月。内容有总赋,包括寒、热、温、平四赋,其次为用药发明,总论用药

  • 芦蓬茸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 阴寒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寒湿搏于经络者,小便不利而兼见骨节烦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脉濡缓。宜用甘草附子汤、术附汤等方。因寒湿内结者,属少阴病,症见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

  • 上党人参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 眼珠

    又名目珠。即眼球。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眼珠外壁由黑睛和白睛组成。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眼

  • 肌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①指寒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痹症。又名着痹、湿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圣济总录》卷十九:“肌痹,其状皮肤弗营,肌肉瘾(同顽)厚而不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