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经咳嗽

肾经咳嗽

病名。又称肾咳。指肾虚引起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肾经咳嗽之症,咳则腰痛五心烦热涌泉热,阴火上炎,时见干咳,痰味带咸,此肾经咳嗽也。”多因劳伤肺气,金不生水,色欲过度,水虚火旺,肾火刑金,或真阳不足,水泛为痰所致。治疗如劳伤肺气,金不生水,生脉散四君子汤;左尺滑数,知柏天地煎真阴涸竭,人参固本丸三才丹;右尺虚软,生脉散;真阳不足,八味丸主之。”亦有肾经受寒而致者。《不居集·咳嗽》:“肾经咳嗽,肾咳之状,咳则腰脊相引而痛,甚则咳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参见咳嗽、肾咳条。

猜你喜欢

  • 胎前乳肿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妊娠乳肿。详该条。

  • 咽喉

    出《灵枢·忧恚无言》。①指咽,即单指口咽部。②咽和喉的总称,即泛指口咽部和喉咽部。

  • 沈氏女科辑要

    见女科辑要条。

  • 血竭内消丸

    见《外科大成》卷二。即内消退管丸,见该条。

  • 童痨

    病证名。吴道源《女科切要》:“室女经水既通,而至期复又不来者,面黄肌瘦,内热,是童痨。”参见室女经闭条。

  • 曲周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

  • 钟乳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钟乳石、炮姜、桔梗、茯苓、炮附子、细辛、桂心、人参各一两一分,白术一两,防风、煅牡蛎、天花粉各二两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温酒调下。治气虚极,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胀

  • 鬼邪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足三里。见该条。

  • 妇女白浊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妇女从阴道中流出一种秽浊如脓的粘液。多因膀胱积湿化热所致。初起觉排尿时尿道涩痛,小便不利,或如米泔样。治宜清热渗湿。方用清心莲子饮加草薢。或用威喜丸。

  • 飘麻

    病名。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乳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验方新编》:“感风热而麻者,俗谓飘麻。”因其疹点细小淡红,形如麻粒,飘于皮肤之上,出没较快,故名。由于风热时邪,首先侵犯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