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怪脉之一。脉跳时隐隐约约,去时一跃而消逝,如虾游之状。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医论著作。17卷。清·王燕昌撰于1874年。本书杂论病机、医理、临床经验及效方等。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方。柴胡、山楂、猪苓、茯苓、泽泻、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一钱,黄芩、白术、半夏(姜汁炒)、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加姜、枣,水煎服。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症。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见《经验方》。即椿白皮,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菊花、煅牡蛎各五钱,肉桂二两,瞿麦、蕤仁(去皮)、草决明、羌活各三两,茯苓四两,炒蒺藜(去皮)、细辛、防风、黄连各五两,斑鸠(去皮毛肠嘴爪,文武火连骨炙干)一只,羯羊肝(竹刀
①见《本草纲目》。为半边莲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