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灵枢·癫狂》。①指精神失常的疾病。多因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或瘀阻包络,痰热蒙心所致。又名痴呆、呆病。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多静而神志常昏,或默默不语,或复多言谩说,或言语无序,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瞰食粪污,不知秽洁。治疗当分虚实。实者以豁痰、开闭、泄火、化瘀为主,宜用滚痰丸、癫狂梦醒汤、清心丸等。虚者以调补为主,宜归脾汤、养营汤等。若虚实兼治,宜用祛癫汤等。本病类似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参见痴呆、呆病、五癫、花癫、失心风等条。②指痫病。《景岳全书·杂证谟》:“癫即痫也。”又:“癫病之至,忽然僵仆而时作时止。”又称为“胎病”。《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即癫痫病。参见痫条。③指神志清楚但手足动摇,语言蹇涩的病症。《医林绳墨》卷六:“癫者行动如常,人事亦知,但手足战掉,语言蹇涩,头重身轻,其脉浮滑而疾。”多因心气、心血不足,痰气郁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化痰为主,方如二陈汤加全蝎,白附子、防风、黄芪、当归、秦艽等。本病可见于老年性震颤、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猜你喜欢

  • 虚晕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包括气虚、血虚、阳虚、肾虚等原因所致的眩晕。详气虚眩晕、血虚眩晕、阳虚眩晕、肾虚眩晕条。

  • 药物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 过经

    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伤寒初起,邪在太阳经而称太阳病,其病程一般为六至七日。假如伤寒过了六七日,太阳病证已罢,则病邪已不在太阳经,称为过经。过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经后邪气已除,正气渐复,则病从太

  • 外缠喉风

    病名。即患缠喉风以颈项肿大等外症为主要表现者。又名阳毒喉风。多由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咽喉红肿疼痛,甚或肿连腮项,胸闷气促,目睛外突,寒热大作。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阳毒喉风身发热,肿连头项目睛突

  • 獭爪丸

    《理虚元鉴》卷五方。獭爪(醋炙,为末),獭肝(阴干),生地黄,龟板,麦门冬,沙参,银柴胡,地骨皮,百部,牡丹皮,桔梗,炙甘草。研末为丸,每服五至七分,入煎剂融化送下。治传尸劳。

  • 饮家

    指平素患有水饮病的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 难经经释补正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桐油树根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 九姜连

    ①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山姜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廉姜之别名。各详该条。

  • 朱旦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