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介绍】:元代医家。字子林。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痘疹专科。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癣疾。《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多由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病损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①运气术语。成熟于主岁左右之间气的谷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食间谷以去其邪”;“食间谷以保其精”。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二间,见该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后迁仪真(今属江苏)和余姚(今属浙江)。自幼习儒学,善长诗文。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客居仪真,滑寿随从学医,精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