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有应。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可用针挑破小疮,以泄其毒。疔疮有应候者易治;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亦称无应。其毒甚,难治。
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直者,以缺盆下于乳。因劳动则足腠理虚,受风邪,入于荣卫,荣卫否涩,气血不流,热结于乳,故令乳肿。其结肿不散。则成痈。”实为乳痈的早期症状。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
唇的异体字。详该条。
【介绍】:参见苏敬条。
见《中药志》。即葛花,详该条。
【介绍】:见唐大烈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赤疮痍。详该条。
经外奇穴之简称,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