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孙
【生卒】:约1180~1256
【介绍】:
宋代医家。字季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撰《简便方》1卷,已佚。
【生卒】:约1180~1256
【介绍】:
宋代医家。字季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撰《简便方》1卷,已佚。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前者介绍儿科学的发展概况,及诊治、护理等基本知识。后者又分初生疾病、四大要症(麻疹、天花、惊风、疳症)、弱症、杂症四部分,并附小儿推拿术。书中根
见《医门法律》卷六。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恶寒证之一。指恶寒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张氏医通》卷三:“外感、内伤……皆有恶寒,非阳独虚也。若脉浮紧,头痛拘急,身疼微恶寒,热起,是外感,审时令轻重发散之。”《证治汇补·恶寒》:“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
指四肢。《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
出《洪氏集验方》。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拔罐法,亦称吸筒法。详拔罐法条。
出《新修本草》。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舌本痿软,不能举动的舌象。为心气伤损之征。若淡红而痿者,为气血不足;若深红而痿者,为气血热盛;若紫红而痿者,为脏腑热极;若绛红而痿者,为阴亏已极(见《伤寒舌鉴》)。当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决定治法。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腹胀,后闭,食为寒呕,名太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系指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即牙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