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的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幕,详该条。
见《医说》。指指缝中因搔痒,成疮,血溅出不止者。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见《福建中草药》。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伤食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积泻者,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泻去稍宽。”小儿多见。因小儿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以致积滞而成。《幼科发挥》:“积泻者面黄,所下酸臭食也。”其症频频泻下,泄出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