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之一。指在一个地区流行而病情凶重的疟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病者发寒热,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以岁运推之。”《张氏医通·疟》:“疫疟,夏秋之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多因郁结伤脾,脾气不行而致。症见颈部单个或多个肿块,状如覆碗,皮色如常,软如棉,硬如馒,始终不溃,可伴有性急多汗,心悸胸闷。相当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病。治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即伤风咳嗽。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霖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翰林医官靳从谦之子,著《本草会编》。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眼不赤不疼,乍痛如神祟者,阴阳升降不和,气血偏胜相攻使然。或有血虚者,下午痛,大黄当归散;或有气虚火旺者,上昼痛甚,助阳和血汤。”参见痛如神祟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手中指背侧,当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屈指取之。一说在手中指背侧,远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呕吐,噎膈,鼻衄,牙痛,白癜风等。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指以肿满、小便少为主症的一种脚气。属于湿脚气的范围。参见湿脚气条。
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骨碎补(姜制)、土当归、煨川乌、白杨皮、白芍药各六两,肉桂、细辛各四两,煨附子(去皮)三两半,丁香、川芎各三两,莪术、干姜各二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醋糊为丸,绿豆大,朱
《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又名苍龙丸。木香五钱,灯心二钱,大蜘蛛七个,胡桃肉(另研)、荜澄茄、炒车前子、马蔺花(酒浸)、煅牡蛎、萆薢、韭子、木通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酒浸)、桑螵蛸(酒浸)、全蝎、龙骨
【处方】防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干姜1分,细辛1分,草豆蔻半两,肉豆蔻半两,川芎半两,官桂1两,吴茱萸1两,干木瓜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上吐下泻,霍乱不止,面色青黑,命欲临死。【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