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张杲条。
病证名。肿满之一。属寒属虚,主要由于患儿脾肾虚弱,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以致水邪停留,外泛作肿,内停作胀。《幼幼集成》:“阴水肿,身不热,口不渴,身冷怯寒,二便自调。”脾虚宜健脾利水,用茯苓导水
书名。6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参酌张景岳《类经》中的注释和各家学说重予撰注而成。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共14篇
病名。指长期寒热发作之疟。《景岳全书·疟疾》:“古法云:以清脾饮治秋时正疟,随证加减大效。”参见疟疾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牛蒡子一钱半,甘草五分,荆芥一钱。水煎服,日二次。治痘疹咽痛,痘起迟缓。
气功功法。全称阴阳循环一大周天。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守下腭,口微开,气贯丹田,鼓小腹,沉气会阴,分两支沿两腿下,直至脚心(涌泉)。吸气,收小腹,舌舔上牙龈,自涌泉提气,沿两
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狐尿刺。详该条。
气功学著作。南宋曾糙所编,全书四十二卷,一百零八篇。举凡气功古籍《参同契》、《入药镜》、《坐忘论》、《悟真篇》、《金壁龙虎经》等,均辑为专篇,予以论述。功法如胎息、呼吸、调气、存想等,也有记载。气功人
病名。即指关节脱臼。见《伤科大成》。因跌扑、扭打所致。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凸出畸形,活动受限。宜手法拔出捏正以复其位,并予固定。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云南白药等,外敷梔乳散;肿消痛减后,以海桐皮汤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