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之一。①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症。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素问·疟论》:“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
见大椎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明甫。祖籍安徽,迁居到江苏武进。精于医术,尤其长于用药,曾任太医院医官。后来隐居民间,行医六十年,治病效果较好。著有《外科宗要》,已佚。
方书。3卷。晋·葛洪原著,梁·陶弘景增补,尚志钧辑校于1983年。此书为《肘后方》的增补辑佚本。尚氏从唐宋医书及类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证类本草》、《幼幼新书》、《本草纲目》、《医心方》、《
病名。见《文堂集验方》卷一。即黑痧。详该条。
即回生第一仙丹,见该条。
见西法针灸条。
出《素问·调经论》。阳虚,指气虚或命火不足,脏腑机能衰弱,抗病能力低下而产生外寒的病证。临床表现为面色白、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等。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川芎、大黄(用无灰酒煮)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